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大东山上有“仙茶”。
那时候,村里哪个家里有人生病,不是去医院看医生,而是家人带上一点香、米,去大东山的庙里求一碗“仙茶”回来治病。
受“仙茶”的传奇影响,大东山成了我心中神奇、神秘的“神山”,山中的茶成了我想象的“圣物”。
后来知道,大东山距离我家仅十几公里。可惜因为缺少探奇的勇气,一直到离开家乡工作,也没上山去探访过“仙茶”的秘密。
今年四月,一个桐花正艳的下午,在大东山茶厂廖总的陪同下,如愿以偿地爬到了大东山山顶,拜访了东山禅寺,参观了药王庙,品尝了东山“仙茶”。
东山禅院始建于唐代,雍正癸卯复修,乾隆戊辰重修。后毁于1952年,现在人们看到的禅院,是1982年重修的。
关于禅院,流传着许多故事,相传药王孙思邈晚年来到大东山,在山中寻找珍稀药物,配制良方为群众诊病。后来,在栖身的溶洞中坐化成仙。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医,就在溶洞的上方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为“药王庙”,即现在的东山禅院。
禅院里保留着许多文物,最耐人寻味的是禅院中的一些诗词、对联和经文。在禅院正殿大门上有联:“东山与天齐,云来云去风不定,无异空中楼阁;禅院从地起,花开花落景常新,真乃蓬莱仙境。”
药王殿大门有楹联:“药济素有灵,苦无奇方医俗物;王侯尚不仕,独操仁术救人危。”等等。
禅院门前有棵银杏树,树龄估计上千年,枝繁叶茂,要两个人方能抱住。在银杏树下,禅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为我们解开了“仙茶”的秘密——因为有药王菩萨庇佑,山里的草木都十分有灵气,草木树叶都可做茶做药。
大东山上的“仙茶”分两种,一种是庙里的“师傅”,采着庙门口的银杏树叶和草药熬煎成的“药茶”,这是供人们治病用的“仙茶”;另外一种,是庙里的师傅们采摘着山中的野生茶叶,加工而成的“禅茶”,这是供师傅们参禅,和茶友来临时品饮的“仙茶”。
以前,东山禅寺香火十分兴旺,寺内的僧人众多,有专人负责采茶、制茶。现在,禅寺没有专职的“出家人”,寺里的茶全由东山茶厂供给。在茶室,廖总拿出几款今年的新茶,请我们品尝。
泡开新茶,茶香独特,带着花香,又含着药香;有山野的清新,又有经典的高香。问其因由,原来,大东山禅茶都是采自大山中的野生茶树,并非人工“园”种,而且大东山生态原生,风景秀美,海拔上千米,经年浓雾缭绕,制作出来的茶色泽鲜嫩,口感纯香;再加上,大东山禅茶的加工技艺,继承的是禅师们传承了几百年的手工制作方法,工艺独具匠心,保障了茶味独特,清香怡人。
传说:茶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给他偿愿的。大东山禅院的禅师与茶的“结缘”已无从考证,但独特的茶味、茶香,却深深地叙述着“茶”与“禅”的交融。
精神境界上,茶与禅有相通之道。饮茶需心平气静地品味,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静、安谧。参禅讲求清净、修心、静虑,以求得智慧,开悟生命的道理;茶的清净淡泊、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所要求的天真、自然的人性体验和顿悟的归宿。故茶中有道,茶中有禅。
漫山的大东山茶,因为禅寺,而成仙茶;东山禅寺,因为有茶,而声名远扬。茶与禅,在大东山就这样相辅相成,交融辉映,凝成人与自然的佳缘。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