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全面介绍隆回金石桥,我最爱的家乡!

添加时间:2018-01-03 13:49:06 来源:大邵儿女 浏览: 收藏本文

  一

  金石桥,指的是卧在隆回县北部边陲,锁于雪峰山麓之下的一个小镇,但凡提到金石桥,在我的心里,便升腾起一个粘连着地理、风俗、物产、并融入了悲剧和喜剧的立体雕塑,倘若要将我它逐一解剖,像章回小说那样“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恐怕又难免将那个在乡邻心里高高供奉的家园,炒成一盘五味杂阵的杂烩,然而我却相信,基于对于家园的共同归属感,有些话,有些事,即使不说透,亦能使天下人懂其中滋味。

  在金石桥还未出落成金石桥以前,据说这里曾是古楚皇家猎场,金石桥的出身便因此更具威仪和声誉。从族谱上所能找到的金石桥的一脉渊源,久远者从明朝起落笔。而惯看秋月春风的姑奶奶所描述的金石桥,则从解放前说起。可惜无论她怎么描述她坐在轿子里过了一村又一寨,怎样细说那些荒僻处少有人行,我依然不能清晰明了,1937年的金石桥究竟是什么模样,只不过留下一种模糊的草木丛生、老虎出没的原生态感觉。有一点我却深信不疑,金石桥在薪火相传中所传承的区域文明,绝不浅薄。

  国人传承着一个可爱又可笑的习惯,一个地方都附上一个典故,实在没有,编也得编一个来造势。金石桥亦不避俗,据说民国元年的先人,在云溪河上修建桥亭时,竟然淘出了一块不知在水底沉睡了几世几劫的石碑,石碑平平整整浑然天成,镌刻着“金石桥”三个字,,先人惊讶激动之余,领悟和顺应了冥冥之中的天意,从此这里改“土桥”之名,唤为为“金石桥。”可是我断定这不过是后人的牵强附会,我更怀疑是历史上某任地方官员行使权力的结果,或者是先人对于这里的一种富贵流传和永世安稳的祝福。

  二

  有关于金石桥的前世今生,地方史志上恕恕叨叨的倒记载周全,金石桥区原来管着江田、苗田、黄金井、鸭田、高洲、金石桥六个公社的,1984年改称为金石桥乡。不知道当政者出于怎样的考虑,三年后又恢复镇建制,然而在1995年,鸭田、苗田挥一挥衣袖,自立门户去了,只有黄金井、江田、高州、金石桥仍俯首称臣,统称为金石桥镇,管着56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543个村民小组,齐齐整整6万多子民,在这里生老病死,同时也演绎平凡或者传奇。近两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阡陌纵横,陌上花开,绾结了游子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

  关于风景,我以为,任世间风景千娇百媚,家园是最让人痛煞煞舍不得的那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不论游子走出多远都要努力回头张望。不过即使是外乡人驾到,金石桥也颇有些几分颜色,决不使来人枉费了车马钱。

全面介绍隆回金石桥,我最爱的家乡!

  是S219省道和S312省道在镇政府门前的一场相遇,才成就了金石桥的城区,金桥村和金南村也随而升级为居委会,等同于北京之于中国的意义。寻芳买胜通常由这里开始策马扬鞭。从城区的本地衙门前一路蜿蜒向西,顺S312公路至槐花坪,信马悠悠拐入盘山公路,云雾山庄就在这条路的终点严妆以待,盘山公路既惊险又刺激,雾散雾聚,“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令你不得不感动于自然本身,至于云雾山庄,美则美矣,描红绘绿之间看得到主人的良苦用心,然而中国的仿古园林建筑委实太多了,要压倒那么多仿古建筑是不容易的。当然山庄勾引人的本事也不全然在这古色围屋和水榭楼台,同时也在于云雾相生,迷蒙幽寂的诗词意境,置身其间,总觉得自己半仙半妖。云雾山庄的横空出世,完全是一个民间传奇,它缘于本地一位老妇人的异想天开,然而在这位老妇人近乎愚公移山的坚持和号召下,她的异想天开竟然得以灿烂盛放。现在老妇已长眠于半山腰里,看着后人对未竟事业的前赴后继,看着一拨一拨的游客到此驻足流连,一定很欣慰罢。

全面介绍隆回金石桥,我最爱的家乡!

  高洲温泉是金石桥的另一道招牌菜,在本地衙门接待贵宾的节目单上被翻牌最多。而且离镇中心又近,不过往北6公里的距离,在百姓的心里,它是神仙的赐与,曾经深得草根之宠,经常可以见到拖家带口前来洗澡的场景,既洗风尘,也驱驱晦气。自从温泉遇上商贾,温泉就再也不可能是一项民间福利,在改庭换面梳妆打扮之后,再度接客的温泉焕发着风尘中的精致,收起真金白银来,老爷子老太太当然再也不来。如今倘若说要去高州温泉泡泡,听者会心一笑,满脸暧昧。家有凤辣子的,索性要拧起耳朵审个明白。然而不管你去与不去,庭院深深之中,温泉还在那里,热雾腾腾,或者还混合了牛奶和鲜花的味道,撒开漫天诱惑,教人无计相回避。

全面介绍隆回金石桥,我最爱的家乡!

  望云山的辉煌由宋朝开始,自天台寺落成,香火缭绕至今,于官家来说,这里是文物古迹。于民间百姓来说,有必要仰仗这里扬善惩恶主持公道。去望云山的路有很多条,我们常选择的那一条是从镇中心的电影院后面那一条马路出发,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浩浩荡荡的善男信女连夜蠕动于山间,甚至有从山脚一步一跪的拜着上山的真正的信众,世俗的热闹之中混合了朝圣的庄严。山顶有有我相见不相识的菩萨,有死了也不落叶的竹子。天气晴好的时候,宝庆东塔,溆浦龙潭,新化北塔,武冈云山,都能尽收眼底。天台寺的大门上有“卢公观音殿”的阴刻楷书,两侧有阴刻隶书对联“宋代修真刹亦古,云山在望天与齐”,亲近这些斑驳陆离的颜色,仿佛在与宋朝靠近,在与神灵沟通。走出天台寺,曲径通幽处那些恣意怒放的野花,那些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小泉丁咚,那些踩上去细软无声的松针,是最令人心成绕指柔的。倘若能遇上望云山上的原住民,唠唠山林间跳跃的野兔,不甚聪明的野鸡,藏在灌木丛中的草药,以及小溪中横冲直撞的虾兵蟹将,指不定你就直欲渔樵过此生。

全面介绍隆回金石桥,我最爱的家乡!

  重山叠嶂之间,隐藏着一个个的村落,他们都是属于金石桥的,散乱而自发的。刚劲粗砺的雪峰山遮住了金石桥人展望的视线,也锁住了“满袖杨花听杜鹃”的清韵绵绵。执著于所谓名胜其实是对于旅行的误会,真正的旅行者更愿意跟着感觉走。深陷滚滚红尘的金桥和金南风尘气固然是重了点,但金石桥依然有许多如出水芙蓉般干净自然的所在,随意拣一条小径率性而行,都会有一些惊喜和发现。高山耸峙之间,俯仰成势,中间是柳暗花明的曲曲弯弯,怒放着自生自灭的野花,泉水出其不意的在脚底冒出来,远处“疏林噪晚鸦。”山路深处迎来一片人间烟火,因为“日高人渴漫思茶,”所以“敲门试问野人家,”居然没有被拒绝,真好。那些或蛛丝儿结满屋梁或新刷了油漆的宗祠,会使你仿佛一下子跌入前朝的时空,会使你觉得每颗尘埃都有先人的气息和痕迹,从而使你敬畏,会不自主的变得仪态尊重言语斯文。很多村落会有一些被目为神树的古老的“水口树”,许多母亲会虔诚的在树根底下点起一炷清香,请神树做孩子的寄娘。每一颗树都有一段历经劫难的沧桑历史,每一颗树都是一个传说,表达着先人的诉求。

  金石桥的邻居,西面的小沙江,北面的水车镇,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小沙江有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做梦都是馥郁的芳香。新化的紫鹊界,有声名鹊起并且被搬上电视台的梯田。倘若要去,最好剥除斯文,执意穿高跟鞋者三思而行。

全面介绍隆回金石桥,我最爱的家乡!

  三

  生活是一种写实手法,容不得用修竹观花去代替油盐酱醋茶。金石桥很有些世外桃源的范儿,可惜却不能使先人的粮柜里多出两斗米来,先人迫于生计艰难,在峰回路之间走跋山涉水,远走他乡,以弥补生存成本的亏空,虽不及山西人走西口一样风尘厚重,然而那份悲怆和无奈,却是一样的。

  从镇政府前往西,经小沙江镇进入山高林密的溆浦境内,屈原曾在这里留下“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之叹,是金石桥最神秘诡谲的邻居。溆浦盛产上好木炭,倘若要“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抚慰一下捉襟见肘的生活,溆浦木炭最为相宜。先人要走烂一双草鞋,才能挑回一担溆浦木炭来。那时候金石桥的集市尚在云溪河畔,桥亭之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人在这里终结一担木炭的交易周期。本地有手艺的匠人,以木工、篾工居多,他们到洪江溆浦等地去揽些活计,抠下钱来省给家里那个夜夜失眠蓬头垢面的妇人。有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手艺人,将自己连根带叶拔起,迁植了过去,金石桥成为其一生的凭吊。然而也有眉眼活泛会说活的年轻伙计,将俏生生的溆浦女子带回了金石桥,封了压寨夫人。

  无论西上溆浦挑炭,或者东去新化担煤,走贵州贩漆,总不能使生活有太大改观。然而祖祖辈辈对金石桥的爱却坚固而单纯。他们骨子里刻着皇天菩萨对于金石桥的册封:“别处大难,此处无忧,别处大旱,此处有收。”

全面介绍隆回金石桥,我最爱的家乡!

  沧桑岁月未尝改变过雪峰山的容颜,但历史给了金石桥人另外一种生存方式,仿佛是从1990年以后开始的,年轻的金石桥人背着简薄的行囊,怀揣着对山那边的憧憬,毅然决然的辞别父母和土地,湮没在孔雀东南飞的滚滚浪涛里。此后集散于邮电局的汇票,一度成为金石桥的经济命脉。为人儿女虽然报喜不报忧,浓墨重彩的描述他乡的繁华及怪诞乡俗。然而那些流转弃乡的辛苦,那些被治安队驱赶和讹诈的张惶,那些被踏成碎片的自尊,还是会以各种形式传到金石桥的角角落落里来,心事重重的父母在七月十四的观音生日的时候,在每一个节日降临的时候,虔诚的在墙根上燃起一堆冥纸,青烟缭绕中托起对未归人的祝福: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岁月攸忽,年轻的金石桥人越来越不屑于打柴挖土喂猪打狗的人生,他们带着雪峰山脉赋予他们的聪明和坚忍,或孜孜攻读,以学而优则仕,或独具慧眼,转战商场,或清白自守,奋力在流水线。金石桥人耕种传家的历史被完全改写,祖上当年披星戴月所开垦的土地,渐渐发展成鸟雀的天堂。村落中陆续推倒了老气横秋的老屋,新添了越来越见精致的楼宇,也和城里一样的雕梁画栋。有意无意的学着陶氏风格,在家门口种一株桃花,搭个葡萄架子,一世里眠花卧柳,谁说输于香车宝马的生活品质。久不归来的游子,在欣然与怅然的矛盾中,在买卖的吆喝与喧闹中,怒力的回忆埋在楼宇下的那些白草黄叶红花,努力的回忆嬉游于古老桥亭的旧时光,寻找匆匆失散了的少年伙伴。只有村里留守的老人,领着同样留守的孩子,无论你铩羽而归,或者衣锦还乡,他们始终在原地等着,等着未归人向家园靠近。

  山岗上的列祖列宗应该是觉得欣慰的,族谱上顶戴花翎的举人虽然尸骨已寒,今天的金石桥人在百舸争流中仍然有触目的风采,譬如北京军事科学院、譬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都有金石桥人的一席之地。政界商界,文界武界,都盛开着金石桥的奇葩。虽不说定国安邦,也足以成为激励后来者的标志性高度,他们是托起金石桥历史的不可或缺的群体。或许他们从此不会再在金石桥购房而居,但金石桥都将成为其一生的印记。同时他们作为一种精神榜样,成为金石桥的文化沉淀。将目光投向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在流行前线的店铺,有模有样的鞋行,都是金石桥人的成绩单,标志着金石桥的中兴。前赴后继的民间企业在悄然兴起,它们带动了金石桥的经济,创造了就业机会,所以一定要表扬的。拂去红尘繁荣,也有贫穷窘迫,将倒未倒的老房子,劫贫济富的暗箱操作,拷问着某些公仆的良心,然而从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金石桥人有理由相信:面包会有的,房子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全面介绍隆回金石桥,我最爱的家乡!

  四

  常常被人追问家乡在食品界的代表作,虽然腊肉、猪血丸子、糍粑都不为金石桥所独有,但这些就是金石桥最为可歌可颂的东西,是每个金石桥人灵魂里的烙印,对于离乡太久的游子来说,甚至超出了食物的意义。而我的搜索引擎,却常常要略过这些成名作,去搜索曾经那些一直寂寞着却令我已经追忆十年的东西。

  我记得用嘴巴去撕扯牛皮糖的贪婪和狼狈,记得爬山过岭采山栗子的兴奋和疯狂,记得呼朋引伴摘野草莓的欢愉和顽劣,记得在秋霜乍起后的清晨去鸡爪糖树下的寻寻觅觅。即使是抛舍了山林许多年的今天,心里依然定格着每一种野生菇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它们渗入了油盐的味道。童年中有一些东西已经渐消渐无,但是据人说蕨菜这些东西倒一年比一年家族旺盛,随便弯弯腰就可以采一篮子回来。鲜蕨倒还罢了,最妙的是腌在坛子里,想吃的时候拿的取一撮子出来,是最开胃开下饭的。或许这只能算是金石桥的物产而非特产,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和少年,却的的确确是因为这些而美好和温暖的,也必然成为此生走过红尘中最温馨的一段。

全面介绍隆回金石桥,我最爱的家乡!

  每个母亲都会有一堆的菜坛子,白辣椒、干豆角、油豆腐、霉豆腐,收纳在各个坛子里,在某个早晨出其不意的铺陈出一桌美味。同时每个母亲也避开孩子在大木柜里藏下南瓜子、葵花瓜子、红枣等等,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奢侈的罗列出来,既招待自己,也招待客人,客人临走的时候,还要让人吃不了兜着走的带上一碟子,这是金石桥最可爱的风俗。这个风俗从初一到年十五,十六就再没有了。调皮的男孩子会特意挨家挨户从村头串到村尾,收回来的瓜子糖果能装满一个书包。

  女孩子很喜欢自己动手做的一样菜是“咸花朵,”就是用丝瓜花包了碎紫苏、辣椒、芝麻后晒干的那种,油炸着吃是最香最下饭的,在饫甘餍肥之今日,咸花朵依然不失它于对味蕾的强力诱惑。女孩子喜欢干这件事,也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这份麻辣快感的咸香,同时也因为喜欢手执提篮拈花在丝瓜架下的风情,这时候,吃比做显得更快乐。还有神仙豆腐,做这种豆腐的叶子有特殊的香味,添加剂也特殊,竟是祖考祖妣之神位下的香灰,怪不得叫神仙豆腐了。做出来的豆腐碧绿晶莹,用老坛酸水和剁辣椒一拌,几十年后还唇齿留香。

  其实,我觉得金石桥最令人不可割舍的地方,无关于名胜古迹,无关于英雄人物,也无关于味觉大餐,而在于自己在这里长大,这里有自己熟悉的父老乡亲,承载了自己童年、少年和青春的那些或悲或喜的回忆,灵魂和家园已经无法剥离。即使那些被打击为封建迷信的东西,譬如打醮,譬如做道场,譬如接娘娘,譬如一年一度的南岳进香,都在灵魂里里情深意长

  撰文:楚木湘魂(烛剪西窗)

  配图:康毛/小天鹅/天蚕/等坛友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