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花瑶“讨僚皈”
——说说隆回花瑶的历史(一)
林子
隆回花瑶一年一度的“讨僚皈”节到了。今年是隆回花瑶“讨僚皈”节千年纪念。让我们去看看这个民族千年运行的轨迹吧!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远古时期,他们被称为“摇民”,是帝舜的一支.《山海经》说“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我国瑶族共有263万多人,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因为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多达2 0个支系。 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通用汉语或壮语。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 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
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后,采取迁“谪戍”民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从中原派大批汉人进入长沙、武陵蛮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
西汉时,武陵蛮地区的蛮人按丁计税,到了后汉仍对蛮族征收“徭税”。
永和元年(136),由于“徭税”过处重,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武陵蛮纷纷起义。
南北朝时,瑶族先民已分布到“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县一带),北接汝颍(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瑶汉经济文化交往密切。
唐代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及广东、广西境内,史称莫徭蛮。莫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宋王朝对瑶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加以控制,部分瑶族地区在土官或土酋的统治下,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在瑶族的历史上,有一次重要的迁徙。
元朝时期,官员派人前来征税,当地瑶民热情款待,以至官员忘了回衙,衙门误以为瑶民杀了前来征税的官员,故派兵前来剿杀,瑶民被迫迁徙分转各地,临前将牛角分成十二节由十二姓掌管,相约千年之后在回故地。
元、明、清时期,瑶族的分布已遍及广西、广东以及湖南西南部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展较快的地区已接近汉族地区的水平,而偏远地区的瑶族“随溪谷群处”,甚至不从事农耕,以猎山兽为生者,一部分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封建王朝剥削、征剿屠杀,明末清初,部分瑶族逃至越、老、泰等国边境。
至20世纪70年代,在越、老、泰等国的部分瑶族分别迁徙到美、法、加拿大等国居住。
瑶族支系非常复杂,一直以来,各界对瑶族支系划分都没有统一的规范。有专家在对瑶族语言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瑶族语言、民俗等方面研究形成的成果,尝试对瑶族支系进行规范性划分——按“支系——分支——小支”的规划进行划分,大致分为四大支系16个分支39个小支。
瑶族四大支系:勉瑶、布努瑶、拉珈瑶、平地瑶。
其勉瑶支系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瑤語支,包括5个分支23个小支,其分支盘瑶(优勉土语集团)的小支有 ——过山瑶、盘古瑶、红头瑶、顶板瑶、大板瑶、土瑶、本地瑶、坳瑶、小板瑶。——雪峰山花瑶属于过山瑶。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