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塘渡口长乐公派下世系资料
一、《湖南氏族源流·邵阳塘渡口唐氏》
鼻祖长乐公,讳玉泉,字龙井,元泰定年间(1324—1328)由江西豫章入湖南,贸居湘邑两载,遂抵宝庆,卜(bu)居武攸(武冈)紫阳乡菜花墟。后世以人名地,称长乐冲,即今塘渡口乡之向阳村。生子五:万一、万二、万三、万伍、万玖。万一无考;万二徙马渡塘;万三迁邵东黑田铺;唯万伍、万玖居本乡。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三修族谱,1995年四修。三修班序:乾元用九,坤德安贞,兆开景运,定享昇平。四修班序:瑞赋昊(hao)宇,五星弘达。
二、《塘渡口谱·源流序》
唐氏出于高辛,初姓姬,后從母庆都所居而姓伊祁。封于陶,又封于唐,为陶唐氏。及舜封尧子于房,为房氏。《传》曰: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shi)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士会适秦,其处者为刘氏。然则曰唐、曰房、曰龙、曰韦、曰范、曰刘,皆姓伊祁而异氏者也。厥后以氏为姓,而分者不复合矣。唐自嘉徵天宠而后,或以辞说著,或以隐逸著,或以文德,或以武功,或遭时而爵列通侯,或仗节而身殉国难。又或发策决科而弁(bian)冠群英。前史所称,更难僕数,而吾族不妄为攀援,诚恐郭韬之拜墓,蔡攸之呼叔,徒见哂(shen)于大方也。顾唐氏以出自晋阳者为正派,而吾族长乐公为鼻祖。当南宋时,世椿公系山西籍,南游荆湖资湘间,传四代至邦行公,生天雍公字长乐,生万二、万三、万五三公。万五公为元进士,隐居书堂湾,……至于自世椿公以上溯源于唐汉秦周,以渐及于伊祁之得姓受氏,则非浅识者所能逮及矣。
时大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岁春三月吉日 十五世孙永豪楚材氏本晴川(述暄)先生序参识。
三、《塘渡口谱·唐氏源流第宅赋》
高辛发迹,放勋启唐,地拓陶室,都号平阳,虞夏及殷,世居山西太岳之野。秦汉至宋,移寓河南衮豫之乡。懿其勤俭传家,深远律己,文手志异。叔虞受封,骈(pian)胁称奇,晋侯定氏。我祖龙井,来自豫章,優游荆楚,徙倚(yi)武冈,睹雲山七十二峰,恰似(shi)尚山隽(jun)秀;念资水千八百里,依然晋水流长,因而授伍公之贻谋,步四尖之脉络,文秀帐开。书堂星落,两山排闼(ta),高巍巍形如狮貔(pi);一水湾环,活波匕绞若鲸鳄。小筑蟋蟀之堂,新开蘝(lian)蔓之壑(he)。墟之田,宜麦宜禾,墟之土,可藜可藿。抚衣棠兮己太康,调琴毖兮且以喜乐,尔乃元朝进士,至大[元武宗年号:1308—1311]遇隆。左昭则有文仓、文吉、文酉;右穆则有文法、文库、文通。六枝桂秀,五荪蘭丛佑启,在我积菩。惟公居白仓之所,唐大与大塘齐荣;住黄塘之村,老屋与新屋并美;处沙坪者,人以地纪,则有上坪、中坪、下坪之俦(chou);地以人传,则有宝公、昇公、六公之子;其余或有以桂竹为号,或以松树别门,或慕白果之皎洁,或羡青山之和温,或棕坪以立舍,或木榨以名村。竹叶或嘉其青雅;桂花或喜其香喷。过金塘之墟,平阳易践;游水埠(bu)之厅,大坝流沄(yun)。巳而日落,画眉岭背之马子,欲返烟横道;旺横冲之老鼠,将喧。幸无恙者,六亩(mu)之苗裔;庆有余者,九家之稻孙。他若牛牯长角,待来朝好向八冲以力耕。豪獭(ta)大头,际此日,直从十井,以致祭,弹箭向夫桥梁,屈指数于江汭(rui)。论家者,虽有谭家、陈家、曾家、张家之别,莫非唐家之滋生;言塘者,不无书塘科、塘方、塘周,塘之殊要,皆唐塘之传。世坐洋田而通商,感灵官而锡惠;莫是菜花墟辟阳宅兮五马共巢,总缘龙井塘开阴地兮单凤冲霁(ji)。类虎伏者甚繁,称牛眠者靡计。以故採于山椒,盈歌兴钧于水。石凿(zao)谱系,蠹书若揭,雁信犹符,修谱牒于松栋之庙,悉渊源于茅茨之庐。远阅生蓂之朝,九族必睦;近宗剪桐之日,五服成图。方今圣谕十六条,孝弟先行,保爱重务。东园悉受,范围西里,皆蒙陶铸。奉祖先以明祀,缝民齐唱燕乐歌;和乡党以息争,良士复作鹄(hu)從赋。
右赋以唐氏长乐公子孙世系图为韵。
皇清光绪庚子(1900)岁孟冬月谷旦
昇房十七世孙永亮敬譔
四、《塘渡口谱·菜花墟唐氏老祠记》
五房旧庙,万古名流。前对鼓楼之峰,恰似香炉供奉;后擁炎山之岭,依然旗旐(zhao)随从。左抱兮狮立昂匕;右环兮虎拜踞匕。建晋阳之公馆,起朴素之祠堂。祖龙井以肇基,公隆億而衍派祖也,隐居书堂之浦,历年者五百有奇,后也徙倚(yi)紫阳之乡,散居者三十余里,过唐氏之所,闻曲沃(wo)之强大,咸称祖德甚鸿。游黄塘之村,睹蘝(lian)蔓之芳,丛佥(qian)谓宗功至骏,读蟋蟀而深遐想,剪茅茨而尽孝思。设其裳衣,爰修不斫(zhuo)之庙,荐其时食,用开士铏之祠。
附诗
蘋蘩蕴藻及时芳,礿祠蒸嘗信有将;
子子孙孙游晋水,亲亲长长乐平阳。 [注:礿[yue](祭名,夏祭曰礿)]
附长乐对联
长发其祥千百代,朴桷素题家风尚在,直从龟庭寻祖迹;
乐且有仪億万孙,考鼓击钟世泽犹存,好向鹄室奉先灵!
五、《塘渡口谱·唐氏长乐公生殁说》
长乐公,我唐氏之鼻祖也。讳天雍,字龙井。愚修谱,老祠突有问余曰:长乐公胡为而始?胡为而终?余答曰:长乐公,我唐氏之神!神则不可知,故生不知其来,大约以来自江西为是。殁不知所记,大约以葬诸龙井者为是。盖因子孙众多,祭事惟明至诚所感匕而遂通祖之神气自在。圣人云:“祭如在者是”。唐氏祖长乐公者不一支,长乐公葬诸地名者亦不一,此亦掘水通神,神即可凭之意。又如释氏之祖牟尼,谁为洗生;道家之祖老聃(dan),誰为修墓,知斯义也。人人敬祖,处处神临,祖亦临,所谓举头三尺有神者,无非覆我载我生我之祖神,为之默佑于其间,则我祖生殁之说不亦了然,于可知于不可知。
龙井塘诗 [我祖长乐字龙井,葬于此,故以龙井名]:
龙井九五起平阳,井出湾环绕太行;
地以人传名义在,泉由祖凿水流长。
鼋鼍有约通毛德,江海无从用斗量; [注:鼋(yuan)、鼍(tuo)]
泽世单珠虹吐彩,觞倾一勺蚓伏藏,
优游沼沚尧时化,食福曾堪诵我王。
万伍公字隆億,与父伴棺,以诗为记:
万辈儿孙典祀丰,五房相副表尊崇;
明时纪历清平见,周易参详变化通。
漫道宫中行舞乐,还看阃外点兵雄; [注:阃(kun)]
凤廷己遍黎元化,松栋尤扬敬服功。
籣叶菁匕江曲翠,桂枝郁匕晋阳葱。 [注:菁(jing)]
隆歌发育公恩骏,億计相生祖泽鸿。
皇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岁(1900)孟冬月谷旦
十七世嗣孙永亮钦階(jie)氏敬譔
附隆億公对联:
隆古称明德,康衢游华封,祝万物咸若流世泽; [注:衢(qu)]
億兆溥好生,僬侥贡儿童,嬉五教克从振家声。
[注:溥(pu)、僬侥(jiao.yao)]
皇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岁(1900)孟冬月谷旦
菜花墟老祠图说
此初明时建为公馆,长乐公后裔平日会约之所。咸丰初年,族老述贵、述栋、彰雍诸公合五大房执事等谓公祠弗修,昭穆何序,人伦奚明,祀典不兴,孝思莫展,爰派捐资,大其规模,改作祠宇,以妥先灵,随起祭会,置其田亩,以奉时祀。斯春礿(yue)秋嘗,聚族于斯,父老之儆(jing)戒可申,人心之亲睦自生,诚前人之美举,万世之法程也。今绘其图,登诸家乘,俾后之人知木本水源之所在,因时享祀之难忘云耳。
文吉公后裔谨识
【按:1、《邵阳塘渡口咸丰元年(1851)三修族谱(丑房谱)·鼻祖长乐公履历考》“松栋发祥,桐封垂派,商山之高,风义扶汉祚,淮上之雅咏(yong)。直震宋廷,系亡难据,世远莫凭。我族断以长乐公为鼻祖,细考公弟兄三人,时值流离,志怀迁徙。公年三十由江西往湖南贸,居湘邑两载,遂抵宝庆武攸,薙(ti)草闢林,相基定宅,卜(bu)居菜花墟。公讳玉泉字龙井,元至元十年戊子九月二十七日卯时时生,元统二十六年戊戌殁,享寿七十岁,葬汪潭,后籍公字改名龙井。妣邓氏,至元十二年庚寅八月二十四日酉时生,殁未详,葬外族石虎山,山向未详。……,公生子二,长赐进士,讳隆億字万伍,至大二年己酉十月十二日未时生,元统三十四年殁,享年五十七岁,葬龙井塘,与父伴棺,妣伍氏,丁未三月十九日生,殁未详。……文酉、文法、文库俱住沙坪,即江边三房也,……”。2、据唐畏宝(振杰)作的《邵阳黄塘唐氏四修族谱(1994)总序》记载“……黄塘唐氏鼻祖长乐公,讳玉泉,字龙井,元至元十年(1274)九月二十七日诞于江右。生子二,长讳隆億,字万伍,元至大二年(1309)生。次隆庆,字万玖,元延佑五年(1318)生(一说公子四,万二、万三之后无考)。……”。长乐公的出生年与《长乐公坟墓记》等记载有出入。遂宁同治谱记载:天雍三子君万字万五郎,寿九十三岁,葬江西泰和县安太坝,午山子向,妣邓氏,生子六:文仓法酉库通吉,与金堂、中江丑房谱记载一致。按左家坝宗祠乾隆四十四年(1779)手抄谱记载,菜花墟祠堂建于明朝中期[见遂宁乾隆] 又:邵阳塘渡口四修族谱鼻祖长乐公生卒年资料“公讳玉泉,字龙井,元至元二十五年戊子岁(1288)九月二十七日卯时生,至正十八年戊戌(1358)岁殁,享寿七十岁。妣邓氏 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1290)八月十四日酉时生,殁未详。生子九:万伍、万玖 余无考”。故长乐公的生卒年记载不一。】
六、《塘渡口谱·长乐公坟墓记》
长乐公,原名天雍,讳玉泉,字龙井。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戊子岁)生,泰定(1324—1328)年间徙居紫阳乡,居菜花墟(昔武攸紫阳乡,后将紫阳乡改名长乐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长乐乡塘渡口划归邵阳县)。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戊戌岁)卒(zu),葬汪潭。汪潭者,地属今塘渡口石桥铺。陵地系一小丘,原名泼罗山,有溪自东南来,三面环陵而过。溪湾处昔有独木小桥,行人过之,颤颤(chan)悠悠,水清如镜。是陵矣,陵下有潭,即汪潭也。南枕四尖峰上牵衡永,北赵夫夷河下连洞庭。潭深林幽,古木参天,水饶山环,胜地仙境,后人以人名地,改称汪潭曰龙井塘。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乙巳岁),长乐公子万伍公卒,亦葬龙井,与父伴棺。然数百年,时过境迁,今古木小桥,均不复在,人繁车频,亦失其幽矣,是为记。
七、邵阳塘渡口八大宗祠简介
摘录:《邵阳塘渡口长乐公房祠堂志》
祠堂者,供奉祖宗,追念先贤之庙宇也。
唐氏祠堂,源起“唐叔虞祠”,建至夑(叔虞子)改为“晋祠”,晋祠则是一部唐氏宗族光辉灿烂之文明史,几千年来,激励后人,步武先王,开拓前进,再创辉煌。
我迁邵阳始祖长乐公于唐家湾肇基已来,人文蔚起,公祠私祠并建,为数九处。
(一)、长乐公祠 座落在菜花墟,占地千余平方,两正两横,祠南向。此祠前身为子孙平时约会之会馆。咸丰初年,由述贵公会同五房首士,改馆建祠,土改时分为村民住房,留存主殿一爿(pan),风雨侵蚀,急待修复。
菜花墟祠诗
野蔌争荣遍一乡,玲珑色献晋阳堂;
桃红柳绿空舒眼,紫蝶黄蜂往断肠;
祀事须偕羔与枣,仪文已配酒和浆;
东园操作今犹在,曷不伊蒲供上仓。 [注:曷(he)]
(二)、万五公祠 座落于石山唐家,占地千余平方,一正两横,戏楼突出于一字墙中央,伞顶琉璃,朱柱盘龙,凤舞云檐(yan),祠东石林缀(zhui)绣,祠南青江漪(yi)艳,景光十分别致。
(三)、昇公祠 座落于塘渡口老街上首,占地千余平方,两正两横。昔为族子学馆,夺魁之仕者不鲜。祠南向,夷江浩荡北去,丛林缀岸,凫(fu)鸟戏于下。昇公祠、太平庵并列,左右读书声、诵经声,息息相闻;暮鼓晨钟,声声昭告。而或师僧寒喧,柳下问道;而或学子滩游中流,极目楚天;而今沧桑,屹立高楼大厦,祠堂不复存在矣。
(四)、文吉公祠 座落于羊田村,占地千余平方,两正两横。民国之际,“保校”占用为童稚学习之所。后由村民做住房。及今,仅存大门两端墙基和桅杆磉墩之迹。其他文物毫无迹可寻。
(五)、道政公祠 肇建于科叶塘北隅(yu),年久失修,欲塌。我族先贤步云、尧甫二公,召集父老商议乃重修道公祠。于戊辰岁(1928年)破土动工至辛未落成。择其旧址,增其规模,三栋四横,戏楼扮鳌飞檐,气宇轩昂,围场左右,曲栏回廊。二栋厅前陈列两尊含珠石狮,栩栩如生。楹联匾额,金碧辉煌;三栋为正殿,金光闪烁,列祖列宗,昭穆肃然。殿左右碑刻数十:曰序、曰记、曰会、曰规程者,乃我族文献也。统观全祠,三正四横,楼上楼下百余间,占地一千五百平方,宏伟壮观。
(六)、贤公祠 座落于唐家湾,占地千余平方,两正一横,祠南向。光绪壬辰(1892)年间,永巽、彰珀(po)、彰震等公建议筹建,集工备料,创修祠堂,以奉时祀。由于无专人照管,回禄犯之而毁焉。
(七)、法旺公祠 公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督战江西,睹战乱涂炭生灵,遂弃功名,退隐湖南永州宝庆,拜佛修道,得雷公雨印。殁后受封为“普济大天尊”。子孙建祠塑像奉祀,四之民咸来祈祷(dao)。旺公祠座落于烟山岭、陡坡岭钟灵毓秀之鲤鱼冲,占地千余平方,两正一横,座北朝南,惜人间沦桑,戊戌年(1958)旺公祠毁于破四旧之风,旺公圣像焚于愚昧之火。壬申(1992)之冬,族长名龙、名丘二公,首创重修旺公祠,得诸方捐助。癸酉(1993)二月,择旺公夜台之后,破土动工,于当年八月竣工,是月十七日,唐氏后裔聚集,恭奉圣像上殿,左有寨主护卫,右立雷金行金,殿堂肃穆庄严,香火更盛于昔日。如今,县政协以旺公祠为宗教中心,改旺公祠为“旺爷寺”,寺容日益改观,佛像不断增加。斯地风景秀丽,环祠皆山,层峦叠翠,祠在松林竹海之中。更有二岭奇观,东眺(tiao)昭陵,西览双江,流水郁林,美不胜数。
(八)、六甫公祠 座落在黄塘村下首,占地千余平方米,村民拆(chai)建住房。
(九)、新宁一渡水。
以上九处祠堂,聚凝族人之心血,融铸(zhu)族人之虔诚,为妥先灵而序昭穆、敦人伦、明祀典,以展孝思。斯祠之建,史之创,乃我族前人之美誉,万代之法程也。
八、塘渡口历届纂修谱牒时间
初修:嘉庆十九年(1815)甲戌岁
二修:咸丰元年(1851)辛亥岁
三修:光绪廿六年(1900)庚子岁
四修:1994年甲戌岁
九、龙井塘长乐公坟山图说
地名前呼汪潭,今称龙井塘,形若龙行,故谓龙井。吾族鼻祖长乐公、二世祖万伍公妥灵于斯。来龙由四尖峰分支,起伏顿跌,至泥壁墟,中过龙牌山,起少祖鼓鎚岭开帐,气势逶迤而来,逆结此穴,砂水分明,朝案端拱,溪水汪洋潆洄,下关紧锁回顾,佥(qian)谓佳城。其山前至江,后至田圹,右至田,左至溪为界,载明图后,俾世世子孙知所守耳。
文吉公后裔谨识
十、文法公墓地——石湾水牛岭陡祭山
六房分居,法公徙居沙坪,昇、通二公同宅,及殁,葬石湾水牛岭陡祭山,
下至大路,上至脊,右至刘姓山,左至张、银二姓山,四至具有深林,独几唐姓山未树,且皆有丛竹为界。此际乃公生长之地,歌哭之区,先人卜(bu)之茔窆(bian),亦子孙为日省墓之所。是为记。
附诗:
齿石湾环口立开,中流砥柱气瀯(ying)洄。青龙送去游鱼锁,白虎迎来卧犊(du)推,两水交逢为后帐,四尖对峙(zhi)作前台。昇公瘞(yi.埋意)玉今犹在,好向商山厚自培。
皇清光绪庚子(1900)岁孟冬月谷旦
十五世嗣孙永亮钦階氏敬譔
十一、中沙坪村记
钟四尖之奇峰,毓烟陵之秀气,层峦叠嶂,耸翠环绕,明明峰落泽畔,隐隐脉下江皋,相其阴阳,平沙一铺,观其清流,曲水一洄。虽系先人善卜,亦云后人之奇缘,乃观景象,山青兮岳岭为襟,水秀兮流水为带。採于山则樵笛唱和,钓于水,则渔歌互答。兴感之余,有不禁心旷神怡者余!余故为之记。
附诗:
一行雁戏平沙,无数娇莺弄柳牙;遥望古风还未(辶+狠.gen.走意),好将书卷乐无涯。
十二、唐渡口记
惠及行人乘舆,却济以溱洧(wei),民未病涉舆梁并及乎!徙扎先民,倘有致意,后世岂无同心!我唐氏昇、六渡口,上下要途,阁岸[氵+胶][氵+葛](jiao
、ge.水深广貌),俨天涯于迟迟,临河浩瀚。誰一苇以方舟。念昔先人之经营,垂伶行人之艰苦,捐资己财置田养渡,后人新增,尤为更倍,自是迁客骚人永无望洋之叹;肩捶背负不致迷津之悲。两公原非沽市誉,彼此往来何须徒步涉河。
附诗:
舴艋一航横济舟,往来难处古渡头;(舴艋:ze.meng.小船)
溯洄但送鱼雁信,莫使穷途征客愁。(愁:chou)。
皇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岁孟冬月 谷旦
昇房 永俗 永亮
永亨 彰禄
斯坎 斯琼 同记
六房 永哲 彰鸿
彰美 斯麓
十三、酉公第宅记
文酉公字万宝,肇居河伴,地名上沙坪屋场,即船形是也。乩(ji)云:岭是帆竿桅,村如江中舟,五湖并四海,任尔往来游,宅居其中,前有对门,月亮后起,文星三台可称,胜地名又置陡坡渡,唐渡口上下万人之桥,往来行人之便,乃议渡也。先人之善作,功果浩大,田土另録于左,可传后世。又有左右金盘度来珍羞美味。问曰:何谓金?何谓盘?乩(ji)云:名沙洲上,长滩下,波鸟二洲是也。长滩大洲在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间为修谱牒,将洲俵于本宅十四人名下,号名未录,开挖耕种四十为止,年月已满,仍归宅内,后有老成者,执管经理或禁树竹,或另俵他人租息归公,倘聚积银钱,公放公收,毋得浪费,以为谱会可也。至下?鸟滩洲并后龙水口前,有老碑成规,永禁不许砍伐,以培风水,以固宅院,后世子孙遵守勿替。是为记。
酉公合房同记 都堂书
十四、(宝公)坟山记
我族自万宝公由菜花墟迁居河边沙坪村,歌斯哭斯葬埋于斯非一日矣。公则有烟山、石山嶺、黄瓜塘;私则如礼公之铁螺山、倒公塘、虎形山寺背底、照壁岭、坳上路旁;左义公之簪子岭坳上菜园;右书堂湾屋后菜花墟书堂湾尖角嘴老屋场照壁岭下牌逆屋场石壑山后面祖山;财公之下子滩壇山园、白山湾、大栗山、蜡树园;又虎公之右湾坪;珍公之峦山,或远或近,难更僕数,敢谓牛眠吉地,亦云长夜佳城。诸山进葬,各有成规,不复备载,窃谓死之有穴,犹生之有室,室不可令其倾颓,穴何可听其奇荒芜。生而同居,尊卑长幼各殊其位,死而同山,昭穆上下宜循其次,后葬者不得骑…….
十五、唐成(丑公文吉)虎形山坟山图说
地名唐成烟枇杷树边虎形山。承远公夫妇妥灵处也,其龙自老杆抽支而出,断以四尖峰为太祖。其峰耸削劈落,迤延数百里,形若芙蓉,故土人以芙蓉名岭。其秀丽不问可知,脉络中出由夏亮左行桥头何家,或隐或见,摆动生姿七八里,至黄茅岭复为顿起,有仓有库,有屯(tun)军有堆甲,层峦叠帐,自为少祖,至长岭逆行里许结作逆水,贪朝山融水,聚关锁天然,前峰秀插朝案端莊。自三世祖远公夫妇瘞(yi.埋意)玉于斯,我族丁盛财丰,人文蔚起,为廪(ling)为附代不乏人,非得此山之灵乎!其山前至屋后檐(yan)坎为界,不准禁树遮蔽明堂,后至山后土坑为界,左右至山外小圹唐成山为界。登诸图后以志佳城,为万古子孙识耳。
文吉公后裔同志
十六、再高公夫妇坟山图说
地名黄塘,老宅仓脑头名曰蛇形,四世祖再高妣谭氏、李氏妥灵于斯也。以烟山文秀岭为太祖,过脉中,出由黄君寨,起伏顿跌,如鸾凤飞舞而来。三房居落脉之首,五房居其中,六房居其末。村内穿心委出于大井边之左,逆首而结此穴。以黄茅岭下首栗山为后照,羊田黑山为水口,近砂左右回抱,对案清秀,群山端拱,吾祖得此长夜佳城,以故家富丁盛,人文迭出,至今犹见方兴也。特详志,俾世世子孙知为先人邱墓所在,勿使无知之徒践踏毁伤云耳。
十七、《普济寺牌坊碑序》
癸未初冬,普济寺牌坊落成。虽非金楼玉阁之胜,亦添静地梵林之观。南北过客,睹其巍峨,来往行人,瞻其光华。夫旺爷山者,夫夷之秀,松竹环抱,壑谷幽深。水山洞寺,浑然相致,人文山韵,藴藏融和。旺公道场,始建于明,普济胜寺,复修于今。暮鼓晨钟,显古刹之森严;青云紫霞,兆仙山之灵气。百里香客络绎,八方信士来朝。谒者日众,香火日盛,沙门福地,生机勃发。为弘扬佛旨,壮观山色,大岭社区和普济寺管委会,倚首士之功,仗群策之力,鸠工庇材,爰修此坊,以惬信士之意,更爽游人之兴。倡从之德,千秋不灭,勒石为铭,以彰永久。
唐畏保(振杰)序.2003年11月.
十八、邵阳塘渡口班次
邵阳塘渡口长乐公派下谱系(以长乐公派下“万”字辈为一世排世次):
达房、丑房(两房班次相同):
万、文、载、仕、才,仲、单(旦)、政、礼、必(相);
国(朝)、时、一、昌;绍(希)、述、永、彰。
斯、名、克、振;治、道、大(荣)、光。
昇房:
万、文、汝、志、宗、[单名辈]、祖、思、凤、彦;
学、赴、世、仕、绍、述、永、彰、
斯、名、克、振;治、道、大、光。
寳房:
万、文、汝、志、宗、[单名辈]、祖、文、承、德;
胜、大、有、仕、永、述、隆、彰、
斯、名、克、振;治、道、大、光。
六房:
万、文、汝、志、才、[单名辈]、祖、信、相、天;
范、大、正、仕、绍、述、永、彰、
斯、名、克、振;治、道、大、光。
一渡水:
发、文、有、志、才;
孟(顺)、启、德、继、学、时、仲、国、
政、天、廷、朝、福、禄、大、光。
万玖公房:
万、汝、志、发、政、祖、彦、国、泰、世;
有、时、昌、绍、永、代、述、文、
贤、士、克、振、治、道、大、光。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