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十景
滩头之滩 狮象把门
圣殿听经 三水跻桥
五马守金 玉屏霁雪
仙女沐浴 戏台古韵
霜桥雾影 纸旺滩京
★
古镇滩头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东南方,地处隆回、邵阳和新邵三县的交界地。滩头古镇距隆回县城30公里,上瑞高速隆回出口4公里。
滩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始建于隋朝,是全国七十二古镇之一,也是国家现代“民间文化绘画之乡”,滩头年画、香粉纸和色纸俗称“滩头三绝”,享誉中外。现被列为湖南“十五”小城镇建设的重点镇。
本人祖籍滩头
少年时代听奶奶讲了
滩头古镇的
许多美丽的景观
与有趣的故事,
现将古镇滩头十景一一道来:
一、滩头之滩
滩头滩头,有滩么?这是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其实,滩头之滩是有迹可寻的。滩头地处三水汇集之地,从城背村北麓的玉屏峰(雷打岭)流下的一条小溪,经田凼村、砖屋村、峡山口村、沙坪村至滩头四牌街边,这条小溪谓之新河,又名灌边河,与五马石燕冲流下的清水溪和塘边村岩洞钻出的地下泉流汇集,这三路水流的汇集之处形成一块四面环水杂草繁茂的小沙滩,而三水汇集合流而下又在前面开阔的田垅前因因水流变缓泥沙沉集而形成长300余米宽50余米的大沙滩,滩上有成排古木形成水口林带,是进入古镇的象征物。
在这风水宝树上头、大小两滩之间,有双峰夹沟,温泉流下,引来先民集居,明代之前就形成了“楚南滩镇”。
二、狮象把门
说到“狮象把门”,很多熟悉隆回历史与景观的人就会想到魏源故居——魏家塅,那里有一个“狮象把门”的景观。其实不然,古镇滩头也有“狮象把门”。
滩头古街位于两山之间,地势狭窄,街道依地下泉流沿沟(小溪)兴建,房屋依山坡而建,中间留下街道,房屋成梯形一字形排开。人们把一层称为一排上,二层称为二排上,三排四排靠另一座山边,一排、二排刘姓为主,三排、四排以外来人家为主。李家排因以李姓群居,所以称李家排。靠李家排左首的山为象形山,宫灯牌右首的山为狮形山。有狮形山象形山把守水口,滩头逐而兴盛,为之“狮象把门”。
民国时期,滩头古镇两端两座山上修建两座碉堡,左边狮子山头上的碉堡用石头砌成,碉堡下面设有团防局;右边象形山上的碉堡用土垒筑成称为土碉堡,常有还乡团乡丁把守看护,乡丁及碉堡内配有长短枪支及火药。解放军攻占滩头之后,两座碉堡被拆毁。所以,滩头狮象二山又称碉堡山。
三、圣殿听经
滩头古镇大约兴盛于明万历年间。其地属石灰岩与丹霞石交替地貌。古镇两边的狮象山藏着深红色的岩石,从岩石中不时流出红色的液体,那是丹霞岩石渗出的矿物质。古镇的先民在狮象山挖泉取水时,见初出的泉水呈淡红色,后转为清亮的泉水,觉得很神奇,便认定滩头属火脉之地,须恭请龙王来镇地,遂在古镇老街中段小溪右边狮山脚下集资修建了镇水治火的“龙隍殿”,主供龙王。
古镇先民请来龙王之后,觉得还少了些敬仰,神明太单一了。想想只有将孔夫子孟夫子关夫子迎来,才能承接文明续承香火。于是,又在横街上庙脚底修建“三圣殿”,供奉孔、孟和关公。“三圣殿”建成之后,与“龙隍殿”一起蔚成大观,四方民众与信士参拜听经络绎不绝,每年春秋,大作法事,殿内设坛唱经,神灵感应,信士虔诚,主持肃穆,成为古镇重要的集会场所。
解放之后,“龙隍殿”改成学校,我母亲自宝庆爱莲女师毕业之后,来滩头教书,首站就在“龙隍殿”。此后,移居“后托里”(今隆回四中所在地)。“龙隍殿”既没有颂经声,也没有了读书声,终被拆除。
四、三水跻桥
滩头古镇为三条小溪汇合之地,从雷打岭流下的小溪谓之新河,从五马诸岭汇下的水流谓之清水,从塘边溶洞涌出的地下水谓之龙隍小溪,三条小溪在滩头汇成伏龙江直奔赧水。滩头先民在三条小溪汇合之处建了一座石桥,谓之青龙桥,三条小溪同时挤过青龙桥,激流奔腾,甚为壮丽。每当大雨过后,三路水流不约竞同,浪花飞溅,如龙劲舞。青龙桥地处滩头老街下首,为南来北往之门户,看伏龙江远遁,观古镇峡谷烟云,为楚南滩镇一景。
五、五马守金
在滩头镇原清水村枫木岭之南麓,有五个山头环抱的小田凼,那五个山头形似马头,那小田凼形似马槽,谓之“五马合巢”。在这“五马合巢”的地方,住着一户老实巴交申姓人家,勤劳,节俭,靠植竹种田为生,逐成殷实人家,其德善佳,其业渐大,亦演变为当地知名的财主。一年秋天,申家为收获红薯挖窖,掘下五尺,竟挖出煤来。这煤成块状,乌黑发亮,谓之“乌金”。原来这马槽之下尽是宝藏!此地便留下“五马守金”的传说。
大跃进时代,滩头人民公社在五马合巢之地办起了滩头煤矿,分为两个工区,一为枫木工区,一为五马工区。上山下乡期间,我去这两个工区挖过煤炭。那五马工区的煤炭质量上乘,那块煤真的是一块块乌金哪!
改革开放之后,滩头煤矿被关闭,五马合槽又恢复了往日宁静的景像,漫山的竹林掩盖了昔日的矿井与废弃的渣土,五马守金的传说依然存在,只是那乌金已经被运走了!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