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冬时,只要提到儿时家乡的特色美食,我仿佛又回到了20多年前那美好的时光,最先映入脑海的,是家乡初冬时节,那光秃秃的枳椇树枝头挂着的枳椇子,心中满满的都是那沁人心脾的甘甜滋味,以及无忧无虑的快乐。
我的家乡在湖南邵阳一个宁静幽美的山村。作为八零后的一代,现在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乡村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苦,商品物资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比较匮乏,对于我们来说,最好吃的零食,莫过于山里一年四时不同的野果了。枳椇子便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种,因其形状如鸡爪,我们当地人都叫它“鸡爪爪”。
记得从家到小学的路上有一个村庄,村里一户人家房子后面的山丘上有一棵枳椇子树,约有三层楼高,大碗口粗。进入深秋后,树叶开始纷纷落下,到初冬时只剩下一枝枝的枳椇子,挂在树枝头,在微风中摇曳着。
枳椇子的味道,夏季未成熟时是涩的,立秋后逐渐变甜,尤其是到初冬打霜后味道最好,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因此,每到枳椇子成熟的季节,我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都要去那棵树下,捡上一把枳椇子吃。为什么是捡呢?
这是因为,枳椇子的树又高又大,还有点滑,孩子们不容易爬,而且枳椇子都是挂在枝头上,即便爬上去了,也够不着。好在成熟了的枳椇子因为果柄干枯会自然落下,去得早的人都能在地上捡到当天新落下来的枳椇子,不过去得晚的也不用着急,因为枳椇子旁边还有好多大竹子,更多的枳椇子是落到了竹子的枝上。枳椇树大,我们小孩是摇不动的,但是竹子还是可以摇得动的。两三个人围着一根竹子用力地摇,挂在上面的枳椇子便不断地落下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摇下来,然后各自悠然地去捡,全然没有争抢,气氛甚是融洽。都捡完了后,大家人手一把枳椇子,开开心心地走回家,边走边吃,同时边吐掉里面的细子。枳椇子的甜,是偏于淡的甘甜,散发着一丝丝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多少年后,我们长大了,儿时那美好的时光不再,但每当记忆里浮现儿时放学回家路上,在那枳椇树下和小伙伴们一起摇竹子、捡果实吃的情景,心中总是怡然自得。那是我们儿时同伴们共同的美好回忆。
上大学时,在《中药学》的课上,当老师的幻灯片放到枳椇子的图片时,我感到异常惊喜与亲切,第一次知道,我们小时候爱吃的“鸡爪爪”,竟然是一味清热利尿的良药,它的学名是枳椇子啊!再查文献,发现枳椇子还具有显著的解酒、保肝、抗纤维化、抗衰老、抗疲劳等功效。后来,我把这些知识介绍给老家的乡亲们,现在家乡的美味野果“鸡爪爪”,不仅承载着孩子们的乐趣,还成了乡亲们养生保健之佳品。
文/罗辉 中医博士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战略合作伙伴《中医健康养生》杂志,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