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邵东印象(2):黄陂桥,千年侯城的荣光

添加时间:2017-11-07 05:57:42 来源:狐说天下 浏览: 收藏本文

  在邵东县二十几个乡镇中,黄陂桥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从地理位置看,她西与老县城两市镇毗邻,东与流泽镇接壤,南与周官桥乡交界,北与廉桥镇相邻。境内娄邵、怀邵衡铁路穿境而过,上瑞高速公路与衡邵高速公路交汇,特别是发源于双凤回龙峰西北麓的桐江从东边入境,另一条源自天台山水库的河水自北向南而来,两者在双江亭汇入邵水,千万年来在境内冲积出一大片沃野,自古就是湘中富庶之乡、“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清末的黄陂桥属老邵阳县安上都,人们普遍务农为生,盛产稻米、生猪、鲜鱼、黄花菜、玉竹等,主要供应附近的两市镇、乃至六十里外的宝庆府,被称为县府的“后花园”。

  桐江如带通资水,沃野阡陌稻花香。今天的黄陂桥风景依旧,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但最勾人情思的却是那一座穿越两千多岁月的昭阳侯城遗址,以及近代从这块土地上走出的乡贤英杰。

  从邵东县城出发沿315省道东行约3公里,就到达桐江北岸的铜钱湾(今黄陂桥同意村),在一块三面环水,南面有一座小山的田野中,矗立着历经两千多年,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的昭阳侯城遗址。

  让我们的目光飞越两千年,注视那个旌旗猎猎的汉帝国时代:公元5年,汉平帝析昭陵县(今邵阳市)东境置昭阳侯国,封汉景帝六世孙、长沙王刘刺之子刘赏为侯。当时的昭阳侯国管辖的区域大致相当于今邵东县。这是邵东首次在历史上单独建制为侯国(相当于现在的县)一级政体。侯国设城于今邵东县黄陂桥乡同意村。

  从公元5年到公元624年(唐武德七年,唐太宗“省邵陵入邵阳”),在长达六百多年里,任凭沧海桑田,黄陂桥同意村一直是昭阳侯国(后改称昭阳县)的县治所在地,一直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我们今天看到的昭阳侯城徒留残垣断壁,但这六百年使邵东积淀了厚重而灿烂的文明,繁衍了神秘与灵气。

  追寻昭阳侯国的历史,我们发现“邵阳”这个名字是由它得来。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消灭吴国孙皓的政权,结束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重定天下郡县。为避其父司马昭的名讳,司马炎将昭阳县改名为邵阳县。这是邵阳这个名字首次在历史上出现,至今已逾一千七百年。

  千年侯城的荣光照亮夜空。近代以来,黄陂桥这块土地,诞生了民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国民党投诚起义将领刘农峻,共产党烈士刘惊涛、李化之等众多乡贤,他们给国家增光添彩。其中的蒋廷黻,不惟在中国、包括欧美苏等国,也享有盛誉。

  三十年代的民国名流,无人不识蒋博士。这位从小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6岁入私垫读书,16岁只身去美国留学的邵东人,在异国他乡求学1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是邵东县最早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治学方面,他曾担任南开、清华的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长,比肩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的拓荒者,“中国最知外交的人”。从政方面,他是蒋介石极为信赖的智囊参谋,担任过行政院政务处长、行政院秘书长、驻苏联大使、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驻美国大使、台湾驻联合国特别代表等职,呕心沥血争取美苏等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包括后来在联合国强烈反对外蒙古独立加入联合国,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巨大努力。

  蒋廷黻(中)与杜月笙等名人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蒋公还颇有桑梓情怀。1946年,他利用联合国救援物资和设备,在邵阳市设立乡村工业示范处,为邵阳现代工业之始。在邵东宋家塘设立“华中农业技术推广站”,开邵阳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业机械耕作之先河。作为邵东人,我们实在不应该忘记这位乡贤。

  然而,这样的“无双国士”,1949年后,因为朝代鼎革,江山易主,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有关他的一切在中国大陆、包括在他的老家邵东县,被刻意抹去,无人敢提及。直到1997年,他的事迹才收入《邵东县志》,但简短黯淡,并且特意加入他“在联合国用英语为美国侵略朝鲜辩护”的事,表现他的反动。前几年,邵东县在昭阳公园竖立十二尊“邵东名人”铜像,有识之士建议将他列入其中,有关方面给予重视,但最终不了了之。

  世事如棋,历久更新。当国共内战的硝烟散去,政见消弭,追求繁荣富裕成为共同目标,很多历史正在显现她的本来面目。

  今天的邵东县,千年侯城所沿袭下来的厚重文明正在启动。为统筹协调发展,黄陂桥乡已并入大禾塘街道办统一管理。目前,县、街道正针对黄陂桥全力推进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暨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勤劳善良的黄陂桥人正在全力以赴建设美好家园。据说,县里正在规划开发昭阳侯城遗址,要将它打造成最富有邵东魅力的名片。

  规划建立在黄陂桥境内的邵东国际商贸城

  行走在昭阳侯城的遗址上,看着桐江从眼前缓缓流过,闻着这里的泥土和草木的气味,感觉芳林新叶催陈叶,沉睡千年的土地正在苏醒,举目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者声明:写作此文是为了推介家乡,因本人不是历史专业研究者,所引史料虽然皆有出处,但未必全部正确。欢迎专家勘误指正。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