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朱迈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长子。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儿女》中说,“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二十一岁,有了阿九。”这阿九就是朱自清先生的头生子,小名九儿,阿九,1918年9月出生于江苏扬州,其时朱自清正在北京大学读书。
朱自清夫人武仲谦,1898年生于扬州,是名医武威三先生的女儿,1916年与朱自清结婚。他们共同生活了12年,生育儿女6个,朱迈先是他们的长子。1929年,武仲谦因患肺病不治而去世,年仅31岁。
朱自清北京大学毕业后,辗转于江苏、浙江一带的几所中学教书,因此,童年时代的朱迈先大部分时间都在扬州祖父母身边度过。朱自清在《儿女》中写道:“阿九是欢喜书的孩子。他爱看《水浒》,《西游记》,《三侠五义》,《小朋友》等;没有事便捧着书坐着或躺着看。只不欢喜《红楼梦》,说是没有味儿。是的,《红楼梦》的味儿,一个十岁的孩子,那里能领略呢?”
1925年,朱自清北上,只身去清华任教。随后夫人武仲谦带着最小的两个儿女去了北京,阿九等仍留在祖父母身边。不久武仲谦因病去世,朱自清于1932年新娶了陈竹隐,次年才将朱迈先接到北平去念书,这时他已14岁了。父亲将朱迈先送进北平城里的崇德中学(现北京31中)念书,他很快成了班上的高才生,日后成为电影界名人的孙道临那时与他是同班同学。
在崇德中学读书期间,朱迈先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在校期间,他还负责编辑学生自治会的刊物《崇德学生》。除此之外,朱迈先还经常向一些文学刊物投稿。那时,在国内的一本由茅盾主编的颇有影响的报告文学集中,就收录了朱迈先以“幸不留”的笔名撰写的《北平一日》的文章。朱迈先的所作所为还在同学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著名剧作家黄宗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人的影响很大。上世纪七十年代,杨振宁先生回国探亲时,曾向我国驻英大使陈肇源询问过朱迈先的下落。
朱迈先还是当时北平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那时的他已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与北平的许多大学生一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积极投入到“一二•九”学生运动之中。1936年,还在读高中的朱迈先就已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前左一朱迈先
二
“卢沟桥事变”后,朱迈先受党组织委派,回到了老家扬州中学读书。在这里,朱迈先一面读书,一面从事救亡活动,并受命担任中共扬州特委支部书记,还和中共地下党员江上青(江泽民总书记之叔父及养父)等人在扬州组织了“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宣传抗日,慰劳抗日战士。
1939年,朱迈先组织的宣传团接受“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朱迈先来到武汉后,曾向董必武提出要去延安学习的要求,董必武根据他的能力,劝他不去延安,直接进入广西的11集团军从事政治工作。朱迈先在组织的安排下,担任该军131师一个团的上尉指导员。1942年,131师调守南宁,曾参加过桂柳会战。次年,朱迈先被派往19师工作,在师长蒋雄手下任中校政工队长。
这蒋雄是湖南新宁人。据1995年版《新宁县志》介绍:“蒋雄(1901——1951.11),巡田人,国民党军队桂北绥署少将副司令兼13军37师师长。”
因为是国民党将领,所以县志对他的介绍十分简略。
稍详细的情况是,蒋雄,字文甫,新宁巡田乡人。青年从军,1939年任第31军135师403团团长,参加桂南会战,1944年8月任第46军新编19师少将师长,参加桂柳会战,1946年任整编第46师新编19旅旅长,1948年9月任第46军236师师长,1949年6月任广西省第8区(桂林)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0月兼任桂北军政区新编第13军新编37师师长,12月12日在广西百寿接受解放军和平改编。1950年12月以反革命罪被捕。
蒋雄个子不高,身材肥胖壮实,人称“蒋矮子”。性情豪爽,打仗勇猛不怕死,是一位虎将。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尽管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喜欢结交文人,对文化人朱迈先礼遇有加,两人结下很深的个人情谊,也为后来朱迈先蒙难埋下伏笔。
抗战期间,朱迈先一直在国民党部队里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和统战工作。由于他文化水平高,加之党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为人正直,待人诚恳。那时的他,已是一位很受部队战士欢迎的军官。抗战胜利后,蒋雄的191师开往海南岛的三亚,朱迈先也来到海南。到海南后,由于长期的劳累,朱迈先因病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他认识了护士傅丽卿,后结为夫妻。
三
傅丽卿和朱迈先是1945年在三亚的海军医院认识的,那时她26岁,朱迈先29岁。朱迈先患了肺病,送进医院时,已经昏迷不醒。在医院一年多的时间里,正是由于护士傅丽卿的精心照料,他才得以很快恢复健康。傅丽卿是满族人,1921年出生在广州。祖父是清政府的一位武官,父亲为人正直、善良。她曾在广东国民大学附中教书。
1946年10月,这对恋人终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开始了甜蜜而艰难的生活。
1949年6月,蒋雄从部队转到桂林任专员后,又举荐朱迈先任自己的秘书。同年12月,桂林解放前夕,由于朱迈先等人的积极工作,蒋雄带领手下的7000余名军政人员起义。其后,朱迈先进入广西军政大学学习。1950年学习结业后,朱迈先被安排到桂林松坡中学任教,该校的董事长就是蒋雄。
时隔不久,“镇反”运动开始,曾任国民党师长的蒋雄被捕,长期在蒋雄部下工作并受到蒋雄提携的朱迈先随之也被逮捕,一同被押到了蒋雄的故乡湖南新宁县接受审查。
1951年11月,蒋雄因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被枪决。朱迈先也以“匪特”罪被湖南新宁县法院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此时,朱迈先年仅33岁。
前排左三朱迈先
四
朱迈先死时,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3个年幼的孩子。妻子傅丽卿又因“反革命分子”的家属失去了工作,全家生活没有着落。为此,她写信向北京的婆婆陈竹隐求助。十余天后,傅丽卿就收到了婆婆陈竹隐从清华大学寄来的30元钱,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此后的一段时间,婆婆几乎每月都要给他寄20或30元钱,每次来信,婆婆都要劝慰媳妇放宽心胸,养好孩子。
傅丽卿的生活虽然有婆婆接济,但仍然很困难,丈夫含冤去世之后的几个月,她的小女儿又夭折了。那时,作为一个“反革命家属”的傅丽卿,要找到工作的确十分困难,到处碰壁。直到1953年,傅丽卿凭着自己过硬的业务终于到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当了一名护士。1956年,医院由桂林迁往南宁,后改名广西民族医院。由于她工作认真,干得很出色,年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并被提升为护士长。
“文化大革命”中,傅丽卿被扣上“特嫌分子”、“反革命家属”的帽子,被造反派剃了头发,还多次遭到毒打、抄家、游行示众,身上至今还留下了不少伤痛。
后来,傅丽卿两个孩子朱寿康、朱寿嵩也下放到农村。因受牵连,两个孩子多次在招工升学及当兵时都没有机会。
1977年恢复高考后,朱寿康连续两年考出好成绩,但是由于政审通不过,而名落孙山。还是在第二年考试后,南宁地区第二次扩大招生,朱寿康才被录取到南宁第二师范。朱寿康后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是南宁市三中的物理骨干教师。次子朱寿嵩,后在民族医院图书馆工作,现都已退休。
1982年8月,年近花甲的傅丽卿在和朱迈先结婚36年后,带着两个儿子和儿媳第一次来到北京,跨进了朱家的大门,拜见了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支持过她,并无比思念的婆婆陈竹隐女士,从此和弟妹们得以团聚。这也是朱自清先生的后人第一次真正的大团圆。次日,傅丽卿还带着孩子,在弟妹们的陪同下,来到北京西郊的公公朱自清墓前,长跪不起。
五
自从朱迈先蒙难后,傅丽卿一直在想方设法进行申诉。朱迈先的一生经历她是最了解的,她相信她的丈夫。她清楚地记得,她去探监时,朱迈先对她说,我和父亲一样,是爱国的,没有做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坏事,组织上会查清的,你放心。父亲朱自清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她读过父亲给朱迈先的信,总是谆谆教导他要做一个有志的爱国青年。朱迈先的一生所作所为,决不是反革命。
也就是这次全家团聚中,傅丽卿将多年来为朱迈先申诉的情况告诉了大家。全家人一致认为:朱迈先从中学起便从事革命活动,他是听从中共长江局分配至广西部队从事政治工作的,又是他亲自出面与共产党联系,组织起义获得成功的,他一生没有进行过反革命活动,将他镇压是冤枉的,这宗冤案一定要继续申诉。当时党中央正在拨乱反正,落实各项政策,实事求是地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这为朱迈先申冤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
傅丽卿回到广西后,又多次向当时判处朱迈先死刑的新宁县法院申诉,并提供了搜集的大量材料和人证物证。法院经过认真复查,终于在1984年作出结论:1951年的判决书纯属错判,朱迈先属于起义人员,且起义后表现良好,撤销原判,恢复朱迈先名誉。
蒙冤33年的朱迈先,冤案终于得到昭雪。细算一下,朱迈先1918年出生,1951年被错误镇压,只活了33岁。而从处死到1984年平反,又是33年,历史就这样令人心酸的巧合。
朱自清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民主斗士,毛泽东1949年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对朱自清做出很高的评价:“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一个民主斗士的儿子,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就这样被冤死了。这不只是个人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但愿这种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世界自然遗产-新宁崀山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