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邵东县26个乡镇中,灵官殿与原石株桥、堡面前三个乡曾隶属于毛何殿区,清朝末年属宝庆府邵阳县中乡。因此,邵东人至今把这三个地方都称作“中乡”。
因为地处县境边陲,四周群山环峙,中乡人自古安土重迁,说话带有明显区别于邵东其他地区的乡音。记得高中班上有几个灵官殿的同学,经常将邵东话“呷冷水”说成“呷朗许”,将“蚊子”说成“闷子”。
不要以为中乡话很土,它可是最正宗的中国话呢。专家考证,粤语(广东话)是最接近唐朝官话的语言,而灵官殿人说的“中乡话”,很多字的发音与粤语接近。例如粤语的“冷”和“蚊”正是读“lang”和“men”。由此推知,灵官殿中乡话保留了大唐盛世的古音古韵。
追寻灵官殿的历史,上溯至唐朝,还要往前走两千年。原毛何殿民安村1985年曾出土一件“四虎铜镈”。经专家鉴定,这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乐器,造型之精美,为国内所罕见。目前全世界所知传世或出土的商周铜镈仅16件,此件是唯一确知其出土地点,也是目前邵阳仅有的两件出土商周青铜器之一、并且认为它很可能就是当地制造的,现存于湖南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灵官殿出土的“四虎铜镈”及其局部照片
学历史的人都知道,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青铜用作生产工具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而灵官殿在三千年前就有了青铜乐器,说明当地早已掌握青铜冶炼技术,拥有高度发达的发明。
灵官殿在商周时期能制造青铜器绝非偶然。她所倚靠的邵东第一高峰大云山是湘江一级支流“蒸水”的源头之一,大云山上六仙殿的数股清泉沿山泻下,在山脚汇成一条河流,贯穿该镇东西,延伸到佘田桥镇,与来自简家陇皇帝岭的另一条蒸水支流汇合,一路往东流向衡阳县,最终在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咀流入湘江,流进洞庭湖。
因为有河流勾通湘江、到达北方,在古代没有铁路、高速公路的情况下,水路成为交通要道,使灵官殿与当时代表先进文明的中原地区建立紧密联系,中原文明因此顺利到达境内。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决定在蒸水河流域建立承阳县,将包括今灵官殿在内的邵东县东南部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管理,南北水路畅通是重要原因。
灵官殿钟灵毓秀,处于盆地中央,倚靠大云山,怀抱蒸水河,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是远离尘世扰攘的风水宝地。对外地人来说,灵官殿是旅游休闲的胜地,除了攀登大云山抒发凌云之志,一览众山小,还可以畅游同乐坪水库、漫步茶马古道、观赏参天古树群,感受她的灵动秀美和古声清韵。
位于石株桥(现属灵官殿)的同乐坪水库,是首选避暑之地。该水库坝净高40米,坝轴长220米,正常库容103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农田2.2万亩,并且安装两台250千瓦的水力发电机发电。登上水库坝顶,阵阵山风吹来,感觉进入天然空调世界;环视四周,但见绿水青山融为一色,整个水库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沿着岸边道路漫步,聆听松涛、远处森林传来的鸟叫声,天空飞鸟扇动翅膀的声音,仿佛来到灵动的世外桃源。
茶子山方向的“离邪山”上,有一条茶马古道,是古时中乡人到衡阳以及两广经商的必经之道。据说明末清初有一位赵姓的大善人为方便来往行人歇息,从山脚至山顶的山路两旁一共栽种了400棵马尾松,并在山顶修一凉亭。数百年过去,路两旁的古松树尚存209棵,虽历经风雨雪霜,依然屹立挺拔,山风吹过,松涛阵阵,亘古未变。现在山顶已建有风力发电站,数十座风机各占山头直刺蓝天,通过山顶公路连起来,宛若巨龙游弋山颠,与山路上的古松树遥相呼应,迎来游人登高揽胜。
位于原石株桥乡双成村二房头屋后山也有一个古樟群,将近200棵古树的年龄均在150年以上,每年开春,这个山头的古树群有大量白鹭栖息于树上,远看一片白色装点于绿色之中,偶尔惊鸿翻飞,成为当地一景。
灵山,秀水,古树,珍禽,增添灵动秀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一代又一代英才。
据灵官殿铁塘罗氏的家谱记载,其先祖罗宗之是南宋咸淳辛未科(1271年)进士,官翰林知制诰(三品),世乱国危,奉父命辞官到灵官殿(原石株桥乡)隐居,立村建祠,子孙昌茂。国民军六军十六师师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中将罗藩瀛及其侄儿台湾国民党第九军、宪兵司令、中将罗扬鞭,皆是他的子孙。
另一支公田罗氏也繁衍昌盛,人文蔚起,成为邵阳望族。有清一代共有武职五品官8人,六品4人,八品3人;民国有陆军少将罗子勋和罗麒。当代族人罗桂求曾任湖南省政府秘书长,后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其他姓氏也人才辈出。例如出生于灵官殿的老红军曾云,17岁参军,抗击过日军,参加过辽沈、平津、渡江、湘赣南诸战役和井冈山、粤北地区的剿匪,解放后职务累迁至正军级。祖籍石株桥的作家刘和平,担任《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等电视剧的编剧或制片人,享誉全国。
灵官殿最让人神往的是,风景如画,环境优美,生态零污染,当地居民普遍长寿。据2016年统计,该镇共有6.3万人,百岁老人有5人,另有3人接近100岁,90岁左右者举不胜举,媲美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
今天的灵官殿镇,致力于推动新工业、新农村、新城镇建设,一条条大道康庄靓丽,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繁荣富庶的“中乡新城”正在崛起。作为在外工作的游子,惟愿家乡建设越来越好,但既有经验提醒我们,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必然伴随污染。希望老家的人们铭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万不要为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砍伐森林,毁坏良田,污染河流,毁了美好家园。
灵官殿,希望你留住风景,永葆盛世桃源。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