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新宁县五处地理名称辨析

添加时间:2017-11-28 14:58:55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夷江愚翁 浏览: 收藏本文

  按一般道理说,一个地方的命名都应有它的历史性和科学性。历史性是指要遵循该地取名的本意和时代传承,不能任意更改和频繁更改。科学性是指新地名要符合客观状况,不能张冠李戴。据此,笔者对下列五处地名作一粗浅的辩析。

  湘水大桥。凡以跨江命名的桥,桥名必须与所跨江河的名称相一致。例如,郑州有黄河大桥,武汉、南京各有长江大桥,长沙、衡阳各有湘江大桥,邵阳有资江大桥。而新宁县的湘水大桥跨的是扶夷江,与湘水毫无瓜果,为何叫“湘水大桥”?此桥若以跨江河得名,最宜取名为“扶夷江大桥”或“夷江大桥”,因为它跨的是扶夷江。若命名为“资江大桥”也勉强说得过去,因为扶夷江是资江的南源,比发源于城步的西源—赧﹙nan﹚水长60公里﹙扶夷江248公里-赧水188公里=60公里﹚,扶夷江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资源”者资江之源也﹚,扶夷江应是资江的正源或说是主源。湘江有一源发于桂林兴安,经泉州、进入湖南永州,再经衡阳、湘潭、长沙,在湘阴注入洞庭湖。而扶夷江与赧水汇合后称资江,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在益阳注入洞庭湖。湘江与扶夷江相隔一座高峻的越城岭,两江的入湖口也相距近50公里。可以说,资水不犯湘水。 “湘水大桥”之名,不知是哪位高人敲定的,是否通过媒体出来说明一下,让大家增长见识,以免今人、外人和后人质疑。“湘水大桥”只能有一种解释,它跨的是湘水。如此就大谬也,将成笑柄。此桥如不以所跨江河命名,也得把“湘水”改为“ 香水”,以避谬误。

  长塘河。最近在新宁官方网站看到要改造“长塘河”,甚是兴奋,但不知“长塘河”在何处。经多方打听,就是三中门前的那条河。怪哉!此河历来就叫长湖河,怎么改为“长塘河”呢?晚清和民国初期,全县有28个行政村,南风铺至太平桥约10公里的地域,有一个纺锤形的大田塘,叫长湖田塘,这里行政村是长湖村,流经长湖村的河流叫长湖河,正如流经新寨村的河流叫新寨河。“长湖河”的名称已传十余代,将近二百年,而且上了多种古籍,实在无需改。与此有关的还有县城规划中的“长塘路”也应改为“长湖路”。

  跃子岭。此处位于金石镇江口桥村往麻林、黄金主道上、下坡路段。现在此处建有“跃子岭加油站”,跃子岭应为“鹞子岭”。1958年修公路前,这里有一条官马大道通往县城。官马大道的最高点有一雄伟古亭,亭上方立有关圣帝像,亭下方有一棚屋,住着一户善民,经常烧高香,还免费供应过客的茶水。站在亭中往隘头方向看,有三个小丘,活像一个展翅飞翔的鹞子。传说隘头人因此而养不成鸡。古亭所处的地方就叫“鹞子岭”。 “鹞子岭”变为“跃子岭”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了。而且,“跃”﹙yue﹚与“鹞”﹙yao﹚在普通话中不同音,读起来很别扭。

  落头桥。该地位于金石镇新宁三中前方。笔者发现,在一些有关新宁的乡土文学作品中把“乐埜﹙埜是野的古写法,“乐埜”意为乐于野趣﹚桥”写作“落头桥”。据可靠传闻,晚清大臣刘坤一在现三中之地建有豪华家祠,以供他退隐后赋闲。在家祠上梁的那一天,他正在北京,一个爱子夭折了。他视此家祠不吉利,修成后废弃未用。后刘光才买下来开办“斗光书院”。在此期间,为交通和游玩所需,将书院前长湖河上的板桥改建为风雨廊桥,桥两端有斗大的黑字 “乐埜桥”。此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因造田将该河段裁弯取直而拆除。乐埜桥既是桥名,更是当地的地名,桥去地方在。把“乐埜桥” 错写为“落头桥”是出于一个荒诞的传说。传说称,古代有一个将军被敌人追杀,他骑着白马逃走,就有“白马田”;到赶头园被砍断头,但未脱落,就有“砍头园”;头吊在胸前继续走,走到“乐埜桥”,头落了地,就有“落头桥”;没有头还继续走,到下马石,将军落马,就有“下马石”。此将军无名无姓,实属捏造。砍断头还走三里,头掉落又走三里,实属荒唐。很明显,先有白马田、赶头园、乐埜桥、下马石的地名,无名人氏恶作剧编造了一个无稽之谈的故事,当然不可信。况且,“落头桥”之名也太粗俗凶残,过桥头落,谁敢通过!

  余家桥。“余家桥”应为“虞家桥”。该地位于金石镇现崀山北大门对面虞姓人聚居的地方。现在从车头村到虞家桥的扶夷江岸要修建防洪大堤,其指挥部、工程部的牌子都把“虞家桥”写作“余家桥”,不符合实际情况。虞、余、于、俞都表姓,但不同宗,不能互相替代,若胡乱替代,有出卖祖宗之嫌,引发异议,虞姓人也有反感。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