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铺 邵阳县五峰铺镇的地名来历,源于其境内有云霞山、高霞山、破头寨、山角岭、小眉山五峰秀出而得名。
白仓 邵阳县白仓镇之名的来历有两说:一说古代此地建有粮仓,因外墙被刷成白色而得名;一说此地大田凼所产之米较别区尤白,故而得名白仓(即白色的粮米之仓)。
长阳铺 邵阳县长阳铺镇昔当湘黔要道,其地名来历有两说。一说此地昔有长街,每至傍晚,街上居户生火做饭,炊烟袅袅,如雾如云,人们称之为长烟铺,后讹为长阳铺;一说此地昔有田垅,窄长如船形,人们呼为长船铺,后讹为长阳铺。
九公桥 邵阳县九公桥镇境内有条泥江,为资江支流,江上有座石拱桥,传说此桥为古时九个善心老人而修,故名九公桥。
下花桥 邵阳县下花桥镇檀江上有桥,昔桥亭上画龙雕凤,故称花桥。为别于檀江上游东安县的花桥,故称下花桥。
郦家坪 邵阳县郦家坪镇境内昔有郦姓人墓地,故称郦家坪。
诸甲亭 邵阳县诸甲亭乡昔当祁邵要道,传说此地古时有亭,造型美观,甲于周围诸亭,故名诸甲亭。
谷洲 邵阳县谷洲镇有全县最大田凼,盛产稻谷,此地昔当邵(阳)零(陵)大道,北宋时建有谷洲驿,后谷洲之名沿袭至今。
小溪市 邵阳县小溪市乡乡政府驻地小溪市之旁有佛界岭,为乡内最高山岭。山下有小溪流入资江,昔溪旁有寺,名小溪寺。后讹为小溪市。
岩口铺 邵阳县岩口铺镇昔为宝庆四铺之一,称西路岩口铺。传说此地昔有岩洞,洞长约1500米,往里,洞分为三,一洞有水,一洞酷热,一洞凉风习习,食品藏其中,经旬不坏。古时洞口即有铺,故名岩口铺。
八一场 八一场是邵阳县黄塘乡乡政府驻地。八一场以前不叫八一场,这里以前是当地邓姓人口的祖宗邓显公的祠堂所在地,所以人们都叫这个地方为显公祠。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这里曾办有红旗人民公社的所谓万头养猪场,称八一养猪场,简称八一场。养猪场很快跨了,但“八一场”这个地名却被固定下来了。以后官方文件中都称这个地方为八一场。久之,显公祠这个地名就少有人叫了。1982年,黄塘人民公社机关迁驻此地;2014年底,黄塘乡党政机关迁离此地。
河伯乡 邵阳县河伯乡因位于河伯岭而得名,河伯岭是全县最高山峰,相传古时有名何伯者在此立寨,岭以人名,称“何伯岭”,后讹为“河伯岭”。
罗城乡 邵阳县罗城乡有个铜锣村,这个村子昔名排山塘。此地昔有山寨,宛若城堡,又因此地自清光绪八年(188)有个叫唐景升的人在此铸造铜锣,他铸造的铜锣享誉川黔滇桂粤湘诸省,且手艺几代相传,故排山塘这个地名渐渐被人称为锣厂坪,而那个像城堡的山寨也就被人称为锣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锣厂坪被人称为铜锣村,作为行政村的村名。锣城亦被人少写了一个“金”旁,变成罗城,成了罗城乡的乡名。
梽木山 邵阳县以前有梽木山公社和梽木山乡,其得名是其地昔多檵木,故名檵木山,后被误写为梽木山。1958年,梽木山人民公社成为全国大跃进先进典型,后修订《新华字典》时便增加了这个“梽”字,《新华字典》对“梽”字的解释是:“地名,梽木山,在湖南省”。1995年,梽木山乡并入长阳铺镇。
千秋乡、千秋村 邵阳县昔有千秋乡(1995年并入白仓镇)、千秋村,千秋村昔名长冲,长冲是一条很长的山冲田垅,其上垅尽头处有一小岗地,岗地上有很多“蓑衣遮一丘、斗笠盖一丘”的小梯田,人称此岗地为千丘岭。千丘岭本来是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岗,但农业合作化时,不知谁把千丘岭改了一字变成千秋岭,并做了农业社的社名,1958年又成为红星人民公社千秋大队的名称,后来又陆续成为公社和乡的名称。千秋这个地名就在全县、全市叫开了。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