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塘渡口城南古地名拾翠

添加时间:2017-07-30 11:19:34 来源:邵阳县史志 浏览: 收藏本文
  百步两渡河 从邵阳县城塘渡口沿塘千公路出城,至城南夫夷河北岸的斗蓬岭,有一道约1000米长的石壁悬崖,巉岩峻峣,明代以前,人们望岩兴叹,根本无法翻越此岭。但此地又为上通白仓、塘田市,下达宝庆的要道,于是人们只好从当年的复兴亭(今塘渡口镇向阳村向阳坝引水渡槽处)攀援而下,渡河至对岸塘万堡(今塘渡口镇塘万堡村),沿沙滩下行百余步,再过渡至沙坪上首的泥湾,所以从前此地又叫百步两渡河。

  德山和尚和德山庵 明弘治年间,在今塘渡口镇桂花村这个地方,有座出名的庵院叫德山庵,庵院的主持是一位很有道行的高僧,俗名肖绍林,人们叫他德山和尚,他的故事在今白仓、塘渡口一带世代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有一则故事说:德山庵有很多田产,德山庵每年都要育很多的秧苗插田,于是今白仓镇千秋村和今塘渡口镇桂花村的一些农户,他们都不育秧苗。插田时,趁深夜从德山庵的秧田里偷秧苗插田。某年德山和尚搞了一个恶作剧,他把早熟稻种和晚熟稻种混在一起,撒到秧田里育成秧苗,那些偷秧苗的人便把这些早晚熟混合一起的秧苗偷来插到田里。待秋收时,这些偷秧苗人的稻田里,有些谷子黄了,有些还在抽穗。从那年以后,人们再也不敢去偷德山庵的秧苗了。20世纪70年代,德山庵遗址还在,即塘渡口人民公社桂花大队经济场所在地。后来,人们又在那里修了一座水库,叫德山水库。

  石门砍 德山和尚和当时的宝庆知府胡世宁交往甚密。明弘治十八年的一天,德山和尚赶早去宝庆拜访知府,走到今塘渡口镇向阳村复兴亭下的夫夷河边,欲过“百步两渡河”时天还未亮。于是德山和尚便在河东岸高声叫喊渡工划船过来。叫得渡工好不耐烦,便在河西岸一阵大骂。德山和尚非常恼火,又联想到附近乡民渡河之苦。便下决心利用寺院积蓄,加上当时菜花墟、沙坪等唐姓人口的捐助,在斗蓬岭开凿了一条石板路。这条石板路从沙坪泥湾(今自来水厂泵房处)盘桓而上,当石板路修到河岸悬崖的最高处时,碰到一座U字形的大石,俨然一座天然大石门,这石板路正好从这道石门中经过,石门的下方有一块天然的石门坎,所以这个地方又叫石门坎,石门坎南面特别陡,就象从一个楼梯口援梯而下。传说这个石门是济公为德山和尚辟山修路的精神所感动,用脚蹬开的。在石门坎靠河一边的大石头上,还有一个长约1尺、深约6寸的石脚印。可惜1973年修公路时,这个石脚印连同石门坎一起被砸掉了。

  就石碑 斗蓬岭的石板路修成以后,人们又在路边水井旁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了一块修路碑。因石碑是就着天然巨石刻成的,所以被称为“就石碑”。这“就石碑”现在还在,并且已被人视为神灵,今塘渡口镇沙坪、塘万宝、向阳等村还有人逢年过节时,在就石碑前焚香烧化纸钱。

  旺爷山和鸭婆桥 塘渡口镇大岭社区有座旺爷山,旺爷山的对面是黄塘乡的道公山,道公山和旺爷山分别以此地唐姓先祖道公和旺公的名字命名。两山竹林茂密,有大岭竹海之誉。旺爷山昔有旺公祠,遗迹尚在。今人们又在旺爷山修了一座普济寺,是今邵阳县内香火最旺的寺院。旺公名唐仲旺,明朝正统年间人,是塘渡口唐氏始迁祖唐长乐的第六代孙。他是明朝时宝庆南路一带的名巫,法名又叫唐法旺。20世纪50年代以前,每逢天旱,塘渡口、黄塘、白仓一带的民众,就打着凉伞旗号,抬着旺公像游行祈雨,据说非常灵验。旺爷山之南的石桥村有座鸭婆桥,桥为石墩石面,横跨一条溪流之上,桥下有深谭。溪旁半山腰上,有洞名珍珠岩(又名甑子岩),洞口陡峭,垂直而下40余米,洞内深邃莫测,雄竣异常,不知其宽几何,洞内有暗河,流水咚咚。传说某年大旱,旺公下珍珠岩去向岩龙王求雨。下洞之前,脱下两只草鞋摆放洞口,嘱咐其两位徒弟守在洞口盯着两只草鞋,并说:“若看见两只草鞋打架时,正是我和龙王激战的时候,你们就要使劲擂鼓给我助威。”说完之后,旺公就下洞向岩龙王求雨去了。岩龙王不肯施雨,旺公便和岩龙王在岩洞中激战,他留在洞口的两个徒弟果然看见两只草鞋互相打斗起来,二人只觉好奇,忘记师父吩咐擂鼓助威的事了。结果旺公因力不支,被岩龙王战败,洞门也已被岩龙王关闭。旺公只好化变为一只鸭婆从岩底的溪流逃出。后人们在此修了一座石桥,名鸭婆桥。

  关于百步两渡河、就石碑、石门坎和鸭婆桥等地名的真实来历,现在塘渡口周围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塘渡口一带的唐姓人口中,有97户人家被迁往四川遂宁市的左家塘,到现在,遂宁市左家塘的唐氏总祠中还供着九十七祖牌位,他们在四川遂宁、绵阳、都江堰一带,繁衍的后代已有30万人,他们对祖籍地湖南邵阳斗蓬岭的就石碑、鸭婆桥、石门坎和百步两渡河等地名故事,却是代代相传。清代时,塘渡口有唐姓人经商去到四川遂宁,夜晚投宿的客栈老板亦姓唐,言谈中知此投宿者为湖南武冈塘渡口(当时塘渡口属武冈)人氏,亦姓唐,于是那唐姓老板便盘问起百步两渡河、石门坎、鸭婆桥、就石碑等地名由来,此经商的唐某人一一回答之后,那客栈老板方知这投宿者真是从祖籍地而来的本家,于是惊喜异常,急忙召集当地唐氏族人,热情款待这位从祖籍地来的骨肉宗亲,临别时,还送了很多盘缠给他。2008年,四川遂宁市的唐姓人口通过种种渠道,最后和祖籍地取得联系,近年来,四川每年都会有唐姓人前来寻根问祖,挂青扫墓,他们都会到就石碑等旧迹前照相留念。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