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漫谈隆回的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民间绘画

添加时间:2018-01-02 12:31:00 来源:大邵儿女 作者:肖祝善 浏览: 收藏本文

  隆回,地处雪峰山东麓,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悠久灿烂的楚文化滋涧着这快土地,丰富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陶冶着这里的人民。这里有朴素古老的瑶族挑花,驰名中外的滩头年画,千姿百态的木雕泥塑,多姿多彩的剪纸凿花及广为流传的玻璃屏画。新中国成立后,隆回的美术创作高潮迭起,蓬勃发展,不少作品冲向世界。特别是一九八五年兴起的现代民间绘画,在短期内成绩裴然,几乎年年有作品在国内外发表或展出,被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瑶族挑花

漫谈隆回的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民间绘画

  小沙江瑶族挑花,是该民族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瑶族挑花在汉代前已经兴起。唐代魏征的《随书》更明确地记载:“长沙群杂有夷蜓,名曰莫徭„„其女子兰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其斑布裙就是挑花裙。当今,瑶族妇女仍然保持着这古老的服装,她们头缠挑花头巾,上穿天兰挑花袖边衣,腰系挑花彩筒带,下着五彩挑花裙,脚扎挑花绑腿。瑶族妇女孩童时就开始学习挑花和刺绣,老的言传身教,小的耳濡目染,如此延续至今,世代相承。由于瑶族人民身居偏僻山,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同化和商品的感染,因此,一直保持着原始的粗犷俗稚的艺术造型同风格。造型是以几何变形夸张,象“七巧板”一样巧妙地组成一幅幅完整的画面。图案中多用“十”、“卐”及菊花纹样等合理布局,且有黑白灰多个调子层次。表现的题材广泛,天上地下人间及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她们的表现对象,体现了瑶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与精神寄托。在着色上多用红、黄、橙、兰、绿色相隔,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瑶族挑花无须打稿,按照布的经纬每隔3——6条纱交织成“十”字横综走向,正反面都同样清晰。

  近年国家重视民间美术的收集,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中央美院、湖南博物馆、省群众艺术馆都收藏有我县小沙江瑶族妇女的绣品。

  滩头年画

漫谈隆回的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民间绘画

  滩头年画是隆回县滩头镇的特产,始于明末清初,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南方比较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滩头素称楠竹之乡,元代,造纸业就非常发达。由于纸张资源丰富,毗邻的周旺镇又有一批精刻通书、族谱的雕刻工,这些构成生产木版年画的有利条件。

  滩头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原料采用玉版土纸,先蒸煮涂胶,再刷上一层白泥浆,就制成年画的粉白纸;一幅年画有几种色就刻成几个色版和一块线版,先印淡色,再印重色,然后印墨线,最后用手工开脸,画眉点睛,涂腮描须。

  滩头年画的色彩以红色为主调,色彩热烈鲜艳,充满喜庆气氛。所有年画只用七种颜色:即黄(柠檬黄)、红丹(桔红)、洋红(玫瑰红)、兰(群青)、绿(草绿或翠绿)、灰(炭黑加泥浆)、黑(炭黑)。颜色相互搭配,近看对比强烈,远看丰富和谐。构图严谨,造型夸张,形态神动人。题材分三大类:一是门神类,如托货:神茶郁垒,秦叔宝尉迟恭的像:水货:苗族英雄像:广货:关云长像等共二十余种。二是祝福寓意类:有《麒麟送子》、《榴开百子》、《五子夺魁》、《招财进宝》、《年年发财》、《和气致祥》、《龙凤呈祥》等十多种。三是故事类:有《老鼠娶亲》、《桃园结义》、《西湖借伞》、《珍珠塔》、等十余种。

  充满泥土芳香的滩头民间木版年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收藏的第一张年画就是滩头年画中的《老鼠娶亲》。解放后,一些著名艺术家非常关注,对滩头年画给予高度评价。一九八二年中国美术馆的李寸松先生曾专程前来考察,并带回部分滩头年画收藏。《中国美术全集》中选刊了《和气致祥》、《珍珠塔》二幅年画。一九八七年四月滩头年画参加在山东潍坊市举办的《全国五家民间木版年画展览》,展出期间,原中宣部部长朱穆之同志高度赞赏了滩头年画。西德艺术博物馆白云博士买了全套滩头年画收藏,并且题词留念。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山东工艺美院,天津艺术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先后收藏了滩头年画。邵阳电视台拍制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进行了转播。

  滩头年画在历史上曾久盛不衰,据了解,解放前滩头镇共有作坊三十八家,印制工人一千多人,年产理高达一千多万张。产品除销本省外,还远销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北、河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及香港和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解放后,曾一度当迷信品禁止生产,“文化大革命”中又惨遭浩劫,大量画版付之一炬。一九七九年才重新恢复生产,目前有作坊十三家,二十六个品种,年产销量均为三十——六十万张。但目前生产的品种单调,印制粗糙。八七年该镇成立了滩头年画社,县文化部门也正在筹备滩头年画研究所,预计滩头年画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泥塑壁画

漫谈隆回的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民间绘画

  唐宋时期,泥塑壁画受宗教的影响应运而生。祠堂、庙宇、寺院等建筑的牌头、墙壁、神龛、屋角等都雕塑绘制有飞禽走兽,山水花鸟与戏剧故事。充分显示了泥塑、绘画艺人的聪明和智慧。

  我县泥塑艺人亦层出不穷,可惜无历史记载。近代,最著名的要数桃花坪乡寿山村的王寿庭;中团乡禾木村的刘继寿、刘金锡父子。

  王寿庭(1876——1949)从小学艺,擅长雕塑,十十年代初就闻名我县南面一带及邻近几县,他的雕塑和绘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人物形态逼真,形神兼备,呼之欲出。据传,他平常很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动态和自然界植物生长规律,塑造时反复推敲、修改,使其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刘继寿(?——1962),原为泥水匠,二十年代从师洞口县的雕塑艺人阳善江,他虽没进过学校,但心灵手巧。他跟师三年后,雕塑绘画就已超过师父。民国二十年,刘继寿承包鸟树下王氏宗祠的牌楼雕绘工程,但王氏族长们不相信他的技艺,仍请来其师阳善江,师徒两各承包一边,相互封闭制作,暗自竞赛,落成揭幕时,刘继寿的雕绘高出师父一筹,他所雕塑的“薛仁贵大破摩天岭”,“刘备三顾茅芦”的场面,构图新颖,人物形态逼真,个性鲜明,山水错落有致,景物搭配合理,色彩鲜艳夺目。观看者赞不绝口,从此名声大振。

  刘金锡是刘继寿的次子,十五岁随父学艺,由于他记性好,摹仿能力强,几年后其泥塑绘画就超过其父,年轻时就有了名气。解放后因无艺或做,就以泥水工谋生。一九八二年起重操旧艺,曾参与邵阳市、娄底、怀化、湘西等地的公园楼阁修建,其技艺得到人们的赞赏。

  木雕

漫谈隆回的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民间绘画

  木雕艺术几乎与泥塑、壁画同时兴起,称得上孪生兄弟。祠堂庙庵建筑的梁柱,斗檐,神龛,神像以及富有人家的门窗,家具都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现存的古建筑和部分家俱还能见到遗迹。我印象最深的数鸟树下王氏宗祠大厅里的神龛。这个神龛长约十丈,高近两丈,由双龙抢宝,双凤朝阳,八仙过海,哪吒闹海,仙女献寿,群仙祝寿等十几个生动画面组成,神龛柱梁都雕刻着狮、虎、豹、象、猴、马、龟等动物,形象各异,造型别致,整个神龛又用云水、瓜果藤叶把各种场面有机的连接起来,浑然一体,巧夺天工。可见木雕艺的高超艺术水平和精心构思,可惜王氏宗祠在五十年代全部拆毁无存。

  我县民间木雕艺术中,还有一个特殊支派,即粑印雕刻艺术。春节前后做糍粑,我县北面地区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又是人们往来的馈送礼物。为了使之美观,雕刻艺人用梨木板雕刻成各种园形的图案,这些图案大都是花鸟与吉祥文字。雕刻粑印的艺人无须打稿,凭着几把大小不同的圆、方凿,任意雕刻,顷刻即是一幅生动的圆形粑印成口,且雕刻的图案很少雷同,真可称为千姿百态。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