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潭下魏家段尽头的东山印,每当夕阳西斜就把这座长方形的山蜂照得火红火红,俨如一块巨大的金板,把金潭大门封住,这就是金潭又一胜景——“金板铲龙门”。
传说,金潭水里收藏的王母娘娘那堆梳妆用品,自从演变成一条金龙后,曾经三番五次想出游辰河、资水,再过洞庭跨长江去与东海龙王战个高低,以争夺五湖四海的“龙王宝座”。黄狮白象多次好言相劝,叫他不要好高骛远,就好好地在金潭这地方住下来,造福一方百姓,哺育一方黎民,也不枉在凡间走过一遭。
但是没有下透风的墙,金龙要横渡洞庭、血战东海的信息还是传到了天庭。玉皇大帝闻报也展慌了神,他觉得如果金龙果真任性潜游,狮象的本领是奈何他不得的,守不住金龙,就会造成天下大乱,黎民遭殃。于是立即把太白金星、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音大士、文殊天尊、托塔天王等一介元老召来凌霄殿商议对策。一番议论,各持已见;有主张成全金龙的雄心壮志,准其去与东海龙王较量一番;有主张将其捆回天庭,粉身碎骨,还其梳妆用品的本来面貌,重新回归王母娘娘,听候差遣;更多的还是主张刚柔结合,德威兼用,既要有严明的纪律约束,又要进行诚心诚意的疏导教育,让其继续留住金潭,调节风雨,消灾免祸,造福一方,名流千古。最后玉帝拍板定夺,同意后一种方案,并指定太上老君去落实执行。
太上老君是个胆大心细的人,他首先来到金潭,作了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还亲自与金龙进行了一场思想交锋。金龙声言:“我本是天庭之物,日夜为王母娘娘卖力效劳,今虽已误落凡间,但已演变成龙,就应该腾飞九天,周游四海,去很好地抖抖我金龙的威风了。”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太上老君,轻言细语,谆谆诱导说:“我知道你长期在王母娘娘身边尽忠效劳是够辛苦的,今已降落人间,本应海阔天空去遨游一番,很好地去施展一下你的才能。但要知道,此处也是一块福地,只要你安份守已,造福一方也是很有作为的。这一方黎民自当诚心诚意敬奉你的,你就会与天庭诸神一样领受人间烟火,过着仙界生活。”经太上老君这么入情入理地劝说,金龙也通情达理表示遵命留下来住下去,但要求天庭经常派天神星宿前来探望关照。太上老君点头应诺。太上老君没有失言,将此事奏明玉皇大帝之后,确实每隔几年就要派星宿下凡,来到金潭探望金龙。据说当年魏源就是天上文曲星转世,魏午庄也是天上武魁星化身,他俩双双来到人间,就是玉帝老子打发他们专程看望金潭老龙的。不过要晓得天上的时间与地上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天上几年等于地上几百年几千年啊!所以象魏源、魏午庄这样的星宿下凡到金潭来,不是朝朝代代都有的。
太上老君在摸清了金龙的思想底子后,回到天庭想了三天三夜,认为金龙在小小的金潭真有点难于容身,如果他一旦发怒,二头狮象把守是不足挂齿的;沿江而下,六位山神的六都寨主也无能为力;九牛坳上的九头神牛之力同样无法阻挡。这样他就会顺流而去与东海龙王拼个你死我活,这一方黎民不仅不能得福受禄,反会地毁人亡,遭灾遭殃。想到这里,太上老君情不自禁地惊跳了一下,但是他随即悟出了一个道理,光重思想教育,没有一定的法纪约束还是不行的。于是他灵机一动,不妨用块金板把金水河拦腰截断,把金潭大门关起来,看你金龙再往何处跑?!主意已定,太上老君来了神,亲自守候在自己的八卦炉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日夜焙烧冶炼,一块重达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斤九两九钱的巨型金板锻造出来了。就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一阵惊天巨响,金潭东端的东山印下,一块倚天金板从半空中铲了下来。从此以后,金潭就象被一扇大门关住的洞天福地,金水河也好象到此止步,幸好还是太上老君精密设计,想得周到,金板还缺一钱,留了一条缝缝,水就从这一线缝里流出去了。
打这以后,金龙自知插翅难逃,只有遵守天条,服务黎民,调节风雨,管好水源,使这一方黎民年年五谷丰登,家家丰衣足食。而且他屙出来的龙屎龙尿都变成黄金白银,供人们开采选用,造福于民。所以隆回全县遍地是黄金,据说都是来自金潭这条金龙的粪便演化而来的。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