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湾瑶池
金潭碧水,四季长流。活象一个很大的绣球被狮象环抱着,周岸柳青桃红、菊黄桂香形成一湾幽静雅致的天然盆景。传说,有一年天上大旱,银河水系断流,连王母娘娘的浴盆——瑶池也干涸开裂。天神天仙个个干得焦头烂额,四处奔波都想寻个幽静有水的地方解解凉。
还是月宫嫦娥有眼力,她打开南天门,一眼就看到了金潭这个青翠飘逸、碧波荡漾的好处所。于是,她也不管王母娘娘和那批天神天仙不曾洗澡沐浴的难熬之苦,却悄悄把她的七个女儿约来金潭。她们一见深潭碧水,就周身发痒,只想快点泡进水里,痛痛快快洗个凉水澡。于是七手八脚,解衣卸裳,一丝不挂地扑入潭中,她们翩似飞鸿,婉若游龙,嬉笑狂游,尽享欢浴之乐。从此之后,每当夜深人静,她们就来到金潭,鸡鸣天亮,又返回天庭,照常在天宫里上班歇息,就这样连续浴了七七四十九天。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还是被王母娘娘察觉了,她气急败坏地立即召来各方神,命令封关守隘,严加防范,再不准嫦娥聚众下凡。
王母娘娘的这一道懿旨下来,使已经深受金潭碧水解凉滋味甜头的四仙姑和七仙女,象是挨了一闷棍似的脑壳发晕,终日闷闷不乐,食不甘,睡不香,身体很快消瘦了。到底还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王母娘娘疼痛了,心软了,她把四仙姑和七仙女叫到身边说道:“儿啊!不是为娘的故意为难你们,而是仙规神律违抗不得,仙界不得与凡间混合,仙女更不得与凡夫同乐。你们思凡心切,娘还是理解的。只要你们不声张,保证来去不误时间,娘批准你姐妹二人每年的秋月去凡间走走,顺便把凡俗乡情作些调查了解。”四仙姑和七仙女姐妹二人忙不迭地打个“万福”道:“感谢我娘怜女之恩。”
打这以后,每当秋月当空,金挂飘香的季节,笔架山头把烈日的红脸遮住的时候,潭湾就显得格外的幽静。这时如果你独处田野、漫步潭湾,洗耳远闻,就觉得金潭里不时发出既如流水潺潺作响的声音,又似几个女郎嬉游奔逐的欢笑,睁眼望去,但见秋月照碧水,满潭浪花飞。据说,这就是经过王母娘娘准旨,批准四仙姑和七仙女在每年中秋节前后来到人间,在金潭嬉游沐浴的时候。难怪每当中秋,天上的月亮格外明净,原来是月里嫦娥每逢此时此刻,就爬上丹桂老树,俯视金潭,偷看四仙姑和七仙女的纵情嬉游,欣慰他们八字命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父皇和一个权倾朝野的母后,能够让这么两个小丫头来去凡间,自由自在的嬉水游泳。这当然是天界仙女间的儿女情怀,凡人是不得领悟的。但自从仙女来到潭湾,沐浴金潭后,这潭水就更加清凉幽香,所以金潭又有“潭湾瑶池”的美称。人们如果有个伤风脑痛,只要面对潭水三叩九礼之后,再喝一点,搽一点,保管水到病除,不过只有心诚至信的人才有灵验。
四仙姑与七仙女来往凡间的次数多了,呆的时间久了,更加留恋人间的日出而耕、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和春到满山红、秋来五谷香的良辰美景。所以七仙女不顾天条神律,悄悄与董永成亲了。四仙姑遵守王母娘娘的懿旨,以查访凡俗乡情的名义,也长期留居凡间造福黎民。难得古往今来,梅山文化区域里的人们,为报答四仙姑的恩德,每当秋收季节,五谷丰登之时,就有集资筹款,请来戏班,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热热闹闹演唱《四仙姑下凡》等戏本。尤其在梅山文化地区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惯,当某村某人发生灾病伤痛,或失窃远出时,就祈请四仙姑指点迷津。即设坛净身,烧香秉烛,然后用柴灰铺地,将一只米筛逢中扎一只筷子,由两人各执米筛一方,口中念念有词:人手就不由自主地颤动起来,人手带动米筛,米筛带动筷子在柴灰上来回走动划字,最后辩认字迹,明义释释疑,就知道四仙姑对你所问之事的来龙去脉,和如何预防处置的办法,已经指点明确了。所以如今这一带的人们,对四仙姑情感交融、奉若神明哩。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