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霞塘云乡和黄亭市镇交界处有座天子岭。黄亭市镇还有个道光山村。天子岭和道光山之名,源于邵阳县的一个民间传说,说清代的道光皇帝当年因巡访洞口路过此地,曾在道光山停船登岸,道光山因此得名。传说道光皇帝从道光山登岸以后,曾到过天子山,路过一凉亭时,见亭临江而立,气势不凡,遂手书“天子亭”三字,天子岭、天子亭便由此而名。又说道光皇帝还在道光山的大洪堂(今黄亭市镇道光山村大洪堂村民小组)歇宿过。道光山有条小溪流叫道光溪,亦因此而得名。据说当年道光溪上有座木桥,道光皇帝从桥上经过以后,其御卫人员就把桥上的木条撤掉了,仅留下一根木条,变成了一根独木桥,行人从桥上经过,独木桥颤颤悠悠,像一根牛尾巴一样,故名牛尾巴桥。另在天子岭靠赧水岸边还有天子岩、天子坟等地名。在今黄亭市镇赞阳村阂口山还有一座道光南巡碑,碑为四方形,高2米,但无字,据说碑上的文字在1945年日军犯境时,被磨掉了。
但是历史上并无道光皇帝到过湖南的记载,更不用说到过邵阳县的道光山了。但为什么以上这些传说故事又说得这么有鼻子有眼。有人认为,这里说的道光皇帝可能是永历皇帝之误。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第十八个儿子朱楩为岷王,初建国于岷州(今甘肃省岷县)。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被废。永乐元年(公元1463年)恢复爵位。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四月,封地从云南迁至武冈,在武冈建有王城,经九代藩王,历时225年。天子岭距武冈王城不过几十公里,而且天子岭之西的黄亭市,又是岷王家驿。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南明桂王(又称永明王)朱由榔的永历王朝迁都武冈,改武冈为奉天府,诸官齐全,历时14年,这可算得上一朝偏安天子,武冈也可算得上偏安皇城。南明军队和清军曾在邵阳、武冈一带反复争夺,战争激烈。据传,在南明军队和清军的反复拉锯战中,永历皇帝曾多次遁避到黄亭市。天子岭所传之天子,也很可能就是这位永历皇帝。永历一时避难来此,也未必见于史籍。恰好当地从前有一道观山,于是永历误为旻宁(道光皇帝之名),“道观”误为“道光”,永历避难误为道光之游,完全有其可能。这或许就是天子岭、天子岩、天子亭、天子坟的真正由来。
20世纪50年代初,邵阳地区在这里建有国营天子岭林场。“文化大革命”时,天子岭之名被改为“革命化”的“反封岭”,天子岭林场虽在官方的文件中变成了反封岭林场,但人们的口头仍保持天子岭的名称不变。1974年,邵阳县革命委员会征调数万民工,在此修成桥坝结合的渣滩大坝,大坝上游亘古以来的危险滩涂便成了碧波万顷的人工平湖,形成了一个宽500米、长6公里的宽阔湖面,被命名为天子湖,现已被辟为天子湖湿地公园。天子岭满山竹林青翠,松杉繁茂,风景秀丽,天子湖水质清澈,湖面宽阔,湖水浩淼,烟波激荡,婀娜多姿,景色可餐。荡舟天子湖,湖面清光柔和,两岸群山时近时远,时动时静,时急时缓,岸走船移,草绿花红,心驰天外,人在画中。县人有《天子湖即景》诗云:
平湖一望水连天,十里烟波浮钓船。
江上穿梭排雁阵,欢歌飘向彩云边。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