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凭借其美轮美奂的“花瑶挑花”和激昂高亢古老“呜哇山歌”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入选“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该乡花瑶挑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代以前,花瑶挑花就已兴起。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花瑶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唐代魏征在《隋书》中记载:“长沙郡杂有夷蜒,名曰莫瑶”“其女子蓝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隆回花瑶女子头缠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上着蓝色圆领衣,腰系挑花彩带,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腿扎挑花绑带,美丽异常。
花瑶挑花在工艺上独具一格,与机绣、湘绣截然不同,它的工艺流程也非常简单,就是挑选布料和丝线,穿针引线,即可挑花。不用描绘设计,也不用模具做刺绣架,全凭挑花女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以自己心中的构图和对美的理解,循土布的经纬线徒手挑制。取材广泛,以动物类、植物类、历史故事及人物和日常生活为主,作品美伦美奂,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著名国画家陈白一先生评价花瑶挑花为“具有国际水平的艺术”。1994年,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花瑶挑花获铜奖。2003年,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花瑶挑花获金奖。已被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珍品收藏。花瑶挑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一无二的呜哇山歌,高亢激越,以独有的穿透力,穿越历史的天空,一直激荡在花瑶这片栖息的土地上,成为我国民间音乐中的珍品。清代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所载:“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合”。
花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是呜哇山歌使花瑶的历史得以传承和记录,它是一部花瑶的成长史,对于研究花瑶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花瑶在历史上饱受来自自然和人类的种种磨难,但他们不但没有屈服,更没有垮掉,反而用生命之火创造出了气势磅礴的呜哇山歌。呜哇山歌高亢的旋律是其它形式的山歌无法相比的,正如一位音乐学专家所评价:“这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也唱不出呜哇山歌中的一些高音来”。呜哇山歌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韵脚的用法,在所有的韵体文本里,绝无仅有,独具一格。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