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
说起登高爬山,这个季节再合适不过。一阵秋风吹过,山坡红了,那是火红的枫叶;湖水清了, 清的可以见底,可以照人,宛如明镜;山菊花开了,那样绚丽、那样娇艳,真是别具风姿。还有那沉甸甸的玉米、红通通的柿子、黄橙橙的柑桔。趁秋高气爽,趁我们还未老,一起去登山吧,登高望远又是另一种心境!
重阳登高去哪里?隆回有四大名山供你选择。
白马山
白马山是湘中第一峰,又名退马山,位于隆回县西北部,东邻大水田乡,西界溆浦县大华乡,横跨小沙江镇、麻塘山乡、洞口县的桐山乡、石柱乡,面积4万亩,有林地3.97万亩,生态公益林2.61万亩。白马山属雪峰山脉的中山地貌,最高峰顶山堂海拨1781米,最低海拨1300米,坡度在15°-35°之间,土壤以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棕壤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4℃,年降雨量1700毫米,年无霜期199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3%。
白马山开发价值巨大却藏匿深闺中,在峰顶远眺,数条山脉山势雄奇,魏源湖与木瓜山水库点缀其间,美不胜收。境内森林茂盛,物种多样。
白马山是见证中国抗日胜利的英雄山。白马山麓及周边百余公里内,是抗日战争最后大会战雪峰山会战主战场。日寇在此十多个战地损兵折将20000余,白马山是见证中华民族八年抗日胜利的英雄山,是涤荡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中华脊梁之一。
白马山一带曾是北宋、元明清瑶民起义的根据地。这里周边地区的景点十分密集,有利于发挥旅游的集团效应。
白马山上有文物保护单位宝莲仙寺,祀陈友谅三个女儿(白马仙娘)。
望云山
望云山海拔1493米,位于隆回东北部与新化、新邵交界,屹立在群峰丛中,远望如孤峰异起,晴天能出云气,雨天或有碧霞绛云,气象神秘。 山西麓有风车口,山腰有半山亭,最高处是了望台。驻此放眼远眺,周围数百里风光尽收眼底。西面雪峰山脉,变成了一道崭齐的城墙。南则积山万状,争气负高,含霞敛景,参差代雄。若逢晴朗的夜晚,还可望见宝庆城的灯光。望云山为隆回名胜,古人多有题咏。山清水秀,山上有百年古刹,烽火台,古官道,飞泉瀑布引人入胜.
据清道光《宝庆府志》载:“康熙《梁志》云:秦卢生隐于此,以西望武冈侯生所隐之云山,山因以名。”望云山不仅是一座佛教名山,而且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倍受香港、台湾、怀化、溆浦、新邵、隆回、娄底、新化、邵阳、新宁、武冈等地香客和游人的喜欢,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和九月初七赶庙会,更是各地香客朝拜和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人山人海,人来车往。
望云山古有四十八庵而著名,其中天门寺规模最大,始建于南宋理宗朝,木石结构,顶盖铁瓦,分前、中后三重殿,殿内供奉大小佛像上百个,在文化大革命中相继被烧毁,现已恢复的有天门寺、卢真庵、石佛寺、寿福庵,保存完好的文物有:佛像、经卷、明朝宣德年间的铜香炉、清代雕刻的石狮、乾隆年间的碑刻、光绪年间制造的铁钟等。
九龙山
九龙山海拔1142米,坐落在 湖南省隆回县城东北面的 岩口镇,南距 县城45公里,东距 宝庆古城55公里。九龙山风景秀丽,古人石刻“不让武陵”,说明不亚于武陵源。在九龙山这一景区内,有岩口溶洞外和老“三线”兵工厂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据说自古以来就有一 苍龙和八小龙盘居在九龙山下。一天,九苍龙携八小龙飞往东海,中途回望,因见峰峦叠嶂,灵秀钟聚,顿生恋故之情,于是折道回归,安营扎寨,润物造化,衍育众生,最终化作一大八小九座山脉。
九龙山竹木葱茏,巨石林立。在山的东面有人面狮头石,侧面看,活象仰面的高尔基在望天兴叹;正面看,又似雄狮呼啸山河,反面看,又如骆驼昂首健步,奔驰沙漠。沿山而上有燕于岩,燕巢高筑似乳燕横飞。山腰上,黄果瀑布、三重瀑布气势迭宕,白雾缭绕。‘百读不解的“有字天书”高悬石壁,笔力猷劲;连理古银杏,郁郁葱葱,直插云天. 这些景点错落有致,分布在一条完整的旅游环线上,令游人目不暇接。沿山上黄金洞,一条树木掩映的狭长通道里,有龙头石,独立山头,吞云吐雾,有形似碧螺的九龙山水库,嵌镶在奇峰峡谷之中,有梵音缈缈的九龙古刹,给人一种清净境界的享受;赶在清晨登上山顶,站在一块名叫观日台的巨石上,远看一轮红日破雾而出,冉冉升空,无不为大自然的壮美而欢呼。自山南而下,有一条青石板驿道,它是湘西南通向川、黔的必经之路,沿路又是一步一景。望梅亭有曹阿瞒率军望梅止渴之典故;巨石嵌镶的夜明珠曾给夜行人带来了黑夜的光明;行至膝头岭,有一磨膝石,光洁如镜,相传为仙人所赐,凡过路行人,无不对石套磨双膝以解疲困;岭中名曰“仙迹亭”的古亭,不仅可供来往行人歇 脚纳凉,饮茶聊天,也是名人骚客评品亭门两边石刻名联之乐的佳处。联曰:“客从何来,者番劳碌征程,极岭峻山崇,世路几经奇险处;我行且止,对此放空眼界,笑云奔雾逐,众峰都在急忙中”。
大东山
隆回大东山,是隆回“四大名山”(大东山、白马山、望云山、九龙山)之一,境内山势挺拔陡峭,树木葱茏,景色奇险秀丽,是一处理想的探幽揽胜之处。
大东山位于隆回县中部偏西,属雪峰山脉的中山地貌,最高海拔1202米。
大东山山顶有东山禅院,灵气飘渺,佛光氤氲,无人不知。庵堂处海拔1000米。东山禅院俗称“药王庙”,也称“大东山庵堂”。大东山庵堂修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据清道光四年“地主碑记”载,刘富江东吉邦公所捐庵地一所,及左右,始建于唐代,雍正癸卯复修杏林永镇,乾隆戊辰重修殿宇,两正两横,上盖铁瓦,木石结构。1 952年被毁,1 9 82年修复并开放。相传这里曾经是药王孙思邈得道修炼成仙之处,药王庙就是为纪念孙公真仙而修建的。
禅院内墙上有许多从前流传下来的藏头诗,回头诗,趣味无穷。禅院后倚孤峰,前临绝壁,左右各筑山门。山门之外筑石阶路,分别与山麓之石峰寨、马坪等地相通。半途之中又各筑半山亭(又称望仙亭),以供行人歇息。这里不仅是重要的文物宗教场所,而且是优美的旅游佳境。往来烧香敬神、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1998年4月,隆回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宝庆府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