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饭”,与血浆鸭、腊肉、猪血丸子(俗称血粑),并称新宁“四大怪食”。
每年四月初八,按新宁人的风俗,这一天是“牛神”的生日,就算天气再好,也不能用牛耕田,还要祭拜牛神。同时,这一天也是关于孝道的节日,人们都将老人都接到家里过节,还要做一种特殊小吃——“乌饭”:人们上山采来“乌饭叶”、“地茄瓜”、“满山香”、“杨豆角”、“饼药草”、“谷莽笋”、杉树等多种草药(这也有讲究,一般是7种、9种这些单数,除“乌饭叶”不拘多少外,其他的配料都只摘嫩枝叶、嫩芽,并且一般都只摘3个“尖尖”),切碎后放在木桶里浸泡一晚,将叶子中的汁液浸泡出来,第二天捞出叶渣,将洗好的糯米浸在黑绿的乌水中,一两个小时后,捞出糯米,这就是“乌饭米”,可以再通过蒸、煮、煎等方法,加入白糖或者盐和肉等佐料和调味品,做成“乌饭”,这种饭绿中泛黑,黑中透绿,就像一粒粒透明的绿宝石,还有着自然的清香,很是惹人喜爱。小时候就最爱吃母亲做的乌饭,她喜欢在乌饭中加些姜末,煎出来的乌饭特别的香。据说就连浸泡过的乌饭叶渣,也是一种驱蚊剂,撒到哪里,哪里一年内 就很少有蚊子。关于这天为什么要吃乌米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就是《目莲救母》的故事。
新宁三渡水牌楼
相传很久以前,目莲的母亲不知道犯了什么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南山服劳役。母亲在南山又苦又累,还要忍饥挨饿。目莲是个孝子,每天都想着送好菜好饭给母亲吃。可是把守南山路口的人很刻薄,每次目莲送去饭菜,不是被他们当场摔掉,就是中途克扣了,根本到不了母亲的手中,更别说能吃到了。目莲打听到这种情况后,心里非常难过,决定想个办法瞒过狱卒,能够让母亲吃到好菜好饭。
于是,目莲上山采集各种树叶草药带回家,用水浸出汁液,掺进了母亲爱吃的糯米烧煮,成了乌米饭。目莲将饭送到南山,把守的一看这饭黑不溜秋的,不是平时送的那种好菜好饭,于是就掩住鼻子,扭转头颈,打打手势,让目莲直接送进去。目莲做的乌米饭一送到,饥饿难挡的母亲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这乌米饭又糯又香又甜,十分好吃,母亲边吃边说:“好吃,好吃。”
乌饭树
目莲见母亲瘦得皮包骨头,且满身被蚊虫叮咬得一颗一颗的包,目莲心疼不已,目莲此后经常做乌饭给她吃。不久以后,奇迹出现了,母亲在地狱里只听蚊子叫,不见蚊子咬。母亲的身体开始好转,皮肤也变得洁白了。最后,目莲的孝心感动玉帝,将其母亲释放回来,目莲娶妻生子,一家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由于目莲第一次给母亲送乌饭的日子正好是四月初八,这样,四月初八吃乌饭的习俗就留传下来了。新宁人民也将此习俗代代相传,至今未变。
据了解,李时珍在《本草钢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南烛”,又称为乌饭树,有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之功,与何首乌、山菜萸同为乌须之圣药。由此证明,乌饭确有清凉解毒的药用价值。
新宁人一般将“乌饭树”称为“乌饭藤”它是一种藤状的植物,,老天造物真的是奇特,乌饭藤果和乌饭出奇的相似,这种藤,每年结出的果实一串串的,每一粒果实像米粒大小,也是纺锤形,和大米的形状一样,并且这些果实也是在每年的“四月初八”前后成熟,乌饭藤刚结的果是青色的,后来变成红色(我们知道,其他的果实一般都是红了就应该成熟了。)如果你以为这种“乌饭藤果”红了,就是成熟了,那么你就大错特错啦!它得变黑(“乌”)才是真正的成熟,熟透的乌饭藤果乌黑欲滴、晶莹剔透,果皮上像黑葡萄一样还形成一层白色的“霜”,这模样就和乌饭一个样。是我们山村人,尤其是小孩子喜爱的小水果,将一粒粒小果子摘下送到嘴里,那甜甜的、润润的、软软的果肉,还带着一种特别的清香,真是让人解馋,吃过后,口里有一种涩涩的味道,这也许就是它的药效所在吧。更为特别的是,吃过乌饭藤果后,嘴里都被染成“乌”色,尤其是嘴唇,染成“乌”色,看起来就像是在水里泡了太久的样子,因此小时候孩子们常用来开玩笑,在河里游泳,刚刚下水不一会儿就去找乌饭藤果吃,把嘴唇染成“乌”色,吹牛说自己在河里泡了大半天啦,来哄骗伙伴,哈哈!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