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邵阳这几样东西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

添加时间:2017-10-04 16:12:05 来源:崀山旅游网 浏览: 收藏本文

  1:绥宁上堡故事

邵阳这几样东西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可喜可贺!

  上堡故事故事函括了以绥宁上堡为中心的古苗疆地区苗、侗、瑶各民族先祖的神话和迁徙,明清两朝苗侗农民起义,上堡古国的历史传奇故事等。

  这些世代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故事想象奇异,语言简朴,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其内容的原真性、内涵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是古苗疆地区苗、侗、瑶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英雄史诗。

  2:武冈技子拳

邵阳这几样东西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可喜可贺!

  技子拳源于武冈,该拳始创者为明末武状元郑维城,以母拳变化多端,招招制敌无表演招式,故以技子拳而得名。该拳有十二路半技子,八大基本技法、八大基本功法和穴位点打、跌打损伤治疗秘方等。

  3:宝庆瓷刻

邵阳这几样东西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可喜可贺!

  摄宝庆刻瓷作品《沧桑》。 陈贻贵 摄

  宝庆瓷刻是民间艺人在上釉烧制好的素色瓷器表面用特制刀具缕刻各种图案形象的传统手工技艺。它以瓷为纸、以刀代笔,通过点线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艺术形象,是绘画艺术、陶瓷艺术和手工技艺的巧妙结合。主要流传于北塔区和大祥区,自清同治十二年以来至今已经传承了5代140多年。

  4:洞口县的戏曲盔头制作技艺

邵阳这几样东西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可喜可贺!

  5:新邵龙山药王医药文化

邵阳这几样东西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可喜可贺!

  包括孙思邈医学、养生学、道学及崇医风俗、药王传说等在内的新邵龙山药王医药文化一直影响龙山地区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了十民九医的风俗,历千年不衰,龙山地区先后诞生了有史可查的名医近百余位。至今,在龙山顶上尚有不少与孙思邈有关的古迹遗踪,如岳坪顶上的晒书石、洗药池、医龙滩等。

  6:邵阳龙骨水车制作技艺

邵阳这几样东西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可喜可贺!

  邵阳的木匠都会制作“龙骨水车”,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回族张氏家族的“张氏龙骨水车”。1943年宝庆大旱,张氏第19代后裔张柏庭,被宝庆府征召到府衙指导监制龙骨水车,为当年的抗旱保粮做出了很大贡献,引起轰动。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年逾古稀的张柏林奉邵阳行署之命组建成立了邵阳木工厂龙骨车分厂。但由于科学的发展,柴油抽水机和电力潜水泵的广泛应用,龙骨水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一传承了六百余年的制作绝技也濒临消亡。、

  7:邵东花鼓戏

邵阳这几样东西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可喜可贺!

  邵东花鼓戏旧称花鼓或花鼓戏,音乐源于邵东当地山歌小曲,在发展过程中曾受祁剧音乐、宗教音乐和说唱音乐的影响,演出风格诙谐、活泼、明快清丽。

  8:洞口罗溪熬茶习俗

邵阳这几样东西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可喜可贺!

  洞口县罗溪瑶族乡五峒九寨的瑶族群众中,自明洪武二十一年,舒、蓝、雷、陈、杨五姓瑶民避难兵祸,迁徙罗溪以来,世代传承着一种用熬茶颂祖传道、敬老尊师、迎宾待客,解怨和气、驱瘴祛病的民族习俗。这是当代人们研究罗溪瑶族六百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民族学和民俗学价值。

  9:新宁崀山峒歌

邵阳这几样东西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可喜可贺!

  崀山峒歌主要流传于新宁县境内的崀山镇、麻林、黄金瑶族乡的八峒地区,主要形式有山歌、号子、田歌、小调、风俗歌等。或高吭嘹亮,拖腔悠长;或音量低沉,柔和优美;或结构方正,音律规范。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