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岭,坐落于邵东县西南部,距县城20余公里。传说有神仙寻访修真之地,发现此山云雾缭绕,上有九条青龙盘旋拱卫,将之命名为九龙岭。
相比本县最高的大云山、皇帝岭,九龙岭算不上高山,海拔仅631米,但其周边皆是丘陵,惟独它横空出世,凸显雄伟之姿。
九龙岭历史悠久。康熙二十三年(1684)《宝庆府志》记载:“九龙岭,梅塘乡突兀如华盖,相传唐人仰山兄弟居此仙去。旧有祠,旱能致雨,明季有紫气金光之异,乡人重修之。司理梅开重新佛像,置田饭僧,有梅公祠。”清朝人杨朝佐有登九龙岭诗:“众山环峙如蜷伏,兀突遥空见九龙。岭上白云常在户,天边列峰欲摩胸。横拦祁邵称雄长,半壁东南异附庸。有约来游真不负,青鞋布袜在从容。”
攀登此山,可从山脚下的柳塘村出发,到半山腰可见“双泉庵”,此庵建于1997年,但庵内有一块石碑,依稀可辨“双泉常住碑记”和“康熙二十九年”字迹。山顶矗立的梅公祠虽非古代建造,但红墙黄瓦,高高的门额上黄底黑字,上下分别写有 “梅公祠”、“紫云庵”字样,颇具规模气势。令人惋惜的是,大殿前面荒草中躺着十几块断碑残碣,其中一块断片,字体飞舞雄伟,刻画苍劲有力,应是出自古代名家手笔。
出了祠庵,登上紫阳峰顶,只见近处丛林中,一棵擎天古杉龙翔凤翥,直干云霄。当地人说,古杉原有三棵,这是最小的一棵,最大的那两棵要四五人牵手才能合抱,可惜毁于雷电,被当地村民砍掉卖了。
俯视山下,群山如黛,丘陵连绵起伏,田地、溪流、池沼、道路、房屋、村落等星罗棋布;远处是邵东最大的黄家坝水库,如碧玉般半遮半掩露出芳容,粼粼波光倒映蓝天白云,构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画面。
青山巍峨,环峙如蜷,白云出岫,江河无声,美丽的九龙岭宛如世外桃源,但其最富魅力之处不是山水,而是千百来翰墨飘香的文化。
光绪《邵阳县志》记载:“九龙岭突出如华盖,俯视诸山如培塿,然有翰墨池水,盛雨不浊,为宋周子洗笔所。其南麓有甘泉,亦周子饮而甘者。……国初衡阳王夫之及县人车万育相与往来结文社其间。”细读此段文字,让人眼睛一亮,想不到九龙岭这块土地竟然与多位历史名人结缘,其中的周敦颐、王夫之、车万育尤其引人瞩目。
关于周敦颐,我们即使不知其人,对其名篇《爱莲说》中那一句“出污泥而不染”也耳熟能详。这位北宋著名哲学家,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世称“周子”。他本身是湖南道县人,但自幼随母投靠衡州(今衡阳)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大概是青少年时期到离舅父家不远的九龙岭著书立说,留下翰墨池的传说。此池位于九龙岭的半山腰,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当地村民用砖石水泥制造的门洞,正中标记着“翰墨池”、“97年建”字样,左右各镌一联:畅饮神仙水,勇攀紫云峰。相比周子文章的千古风韵,显得粗砺。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三百多年前提出“公天下”、“趋时更新”、“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等震聋发聩的思想,堪称现代思想的启蒙者。王夫之的老家衡阳县毗邻邵东,他曾在邵东大云山隐居三年(详见拙作《王夫之:隐居“云山”的寂寞哲人》)。他在九龙岭与当地文人交游论道,使邵东又多了一处关于他的名胜古迹。
相比周、王二人,车万育是土生土长的邵阳人,他是康熙三年(1664年)三甲八十四名进士,应该也是清朝邵阳地区第一位进士。据称他“性刚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著有《声律启蒙》、《怀园集唐诗》、《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历代君臣交儆录》等,是一位官声、学问俱佳的人。或许他和王夫之在九龙岭相与往来,促使王夫之写出了光照寰宇的巨著。
邵阳艺术中心车万育铜像
名山钟灵毓秀,孕育英才辈出。当代,九龙岭山脚下走出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新闻怪杰”严怪愚等,也是邵东人引以为豪的事。
关于贺绿汀的成就,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可窥一斑,里面王佳芝(汤唯饰)为汉奸易先生(梁朝伟饰)唱的那首歌《天涯歌女》就是他作的曲。这首歌创作于1937年,曾是电影《马路天使》的主题歌之一,由“电影女皇”周璇原唱。周璇以此曲红遍天下,后来甚至以此曲为名演出一部同名电影。而这首歌仅是贺绿汀众多名曲中的一首,其他由他创作的名歌名曲如《春天里》《摇篮曲》《牧童短笛》《四季歌》《游击队歌》等同样脍炙人口。
严怪愚这个名字,上世纪30年代在新闻界如雷贯耳,其因文风犀利,笔挟风雷,性格刚正耿直,尤其是他第一个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丑闻,成为当时最令人敬佩的报人。其子严农曾任邵阳市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府委员,一生致力于奔走号呼修建怀邵衡铁路,为邵阳争得一条横贯东西、勾通南北的铁路出力良多。如今怀邵衡铁路即将通车,惜乎他已作古,但他的良心风范,长留邵阳人心中。
此外,山下李氏八甲故里也英才辈出,该族名人李熏,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锐,曾任民国湖南省财政厅厅长,曾支持严怪愚创办报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巍峨九龙岭,自古有龙的传说,有英才辈出的名人,可谓湘中名山。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