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邵东名胜古迹(二):佘湖山,唐玄宗御赐的道佛圣地

添加时间:2017-11-08 08:10:01 来源:文/陈胜乔 浏览: 收藏本文

  千古名山佘湖山,位于邵东县佘田桥镇湖山村境内,方圆不过十数公里,海拔496米,山形如彩凤静卧,故曾名“凤凰山”。因与蒸水源头之一的堡面前大云山一脉相连,翘首相望,形如伉俪,亦称“云山”、“小云山”。

  佘田桥《佘氏家谱》记载表明,唐高宗武德二年(619年)佘朝奉(号湖山)自山西雁门迁徙到此,不久就以其号将“小云山”改为佘湖山沿用至今。

  佘湖山天生丽质,山水双绝。本身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湘江一级干流蒸水自山脚蜿蜒东去。但真正令其闻名遐迩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山顶“云霖寺”里供奉的道教“真人”申泰芝有一段不解之缘,玄宗亲笔御书“云霖祠庭”牌匾赐之。据史籍记载,申泰芝(686-755)为唐朝道士,字广祥,自幼天资不凡,好学深思,精通医术道法,在佘湖山修炼。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八月中秋,唐玄宗梦神人告邵州云山有道人炼丹得仙,召至长安,言论契合,赐号大国师,封为“神惠妙寂灵济真人”。天宝七年(748年),泰芝辞归,玄宗亲赐灵修真人,并御书“云霖祠庭”匾额以赐之。据此可知,“云霖寺”本名“云霖祠庭”,是一座道观,应是后来接纳佛教,才形成前殿供奉申泰芝等三位真人,后殿供奉南海观音菩萨的道教、佛教并存的格局。

  追根溯源,佘湖山的宗教还可上溯至更早的南北朝。公元530年,梁武帝灭佛兴道,这里便肇建道观,取名“云山观”,后改名“雷祖祠”。以此为源头,佘湖山宗教历史已超过1480年。

  自“云霖寺”建成至今,佘湖山一直香火不断,烧香、还愿、抽签、算卦者络绎不绝。很多人到衡阳南岳烧香后返程路经佘湖山,必到山上烧回头香,故其又有“小南岳”之称。

  我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佘田桥镇人,但对佘湖山饱含感情,因为我曾在当地高中邵东四中读书,课余闲暇,常去佘湖山爬山,对山上的云霖寺、仙人洞、飞仙石、抽水泉等名胜古迹甚为熟悉。得知千里之外的佘湖山寺庙近年经过重修,更加恢宏壮观,情不自禁想重游故地。

  本月初,利用回乡探亲机会,夙愿得偿。

  清晨从佘田桥镇出发,驱车两公里到达佘湖山脚下,抬头仰望,只见远处山色如黛,一座高峰耸立云端,山顶的寺院和电视塔若隐若现,其周边山峦跌宕起伏,几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呈梯状分布在群山之中。

  佘湖山相比我读书时改变甚大。水泥公路已通至山脚,一座牌坊式山门耸立眼前,四柱多梁结构,颇显稳重,正中横额书有“佘湖山生态旅游公园”大字,其上面横额是二龙抢宝图案,左右两旁横额则是飞天图案,整座牌坊顶部盖红色琉璃瓦,在周边古式建筑陪衬下,显得古香古色,庄重自然。

  走进山门,通往山顶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千百年来存在的古道,宽约一米,路程虽短但陡峭;一条是前几年开辟的水泥盘山公路,虽然平坦但路程增加。抱着重游故地的想法,我选择弃车步行走小路,体验当年登临的心情。

  出发前,我早知道半山腰下新修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多处佛教建筑。本来担心它们可能过于现代与整体氛围不合,及至目睹其貌,发现担心多余。据了解,新修建的佛殿充分考虑历史,相关规划设计获得省市鼎力支持,强调“修旧如旧、建新如故”。事实上,新修的佛殿无论形式还是里面供奉的神仙、菩萨等,都参考了古寺名刹的建筑风格,带有千年文化的气息。

  传说中的“仙人洞”就在山脚下,洞穴呈方形,宽约二丈,如厅如堂,传说是申泰芝修道的洞所。立身此处,只见脚下山川奇异,山顶似凤凰展翅,山下众山俯伏,四周古木参天,风光秀丽,的确为理想的修道之地。

  通往山顶的古道虽然陡峭,但经过修葺,台阶整齐,古道部分路段旁还新建了扶栏和凉亭,为游客提供便利。拾阶而上,穿行于苍松翠柏间,感受清风拂面,耳闻松涛之声阵阵,真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感。

  半个时辰后到达山顶。新修复的“云霖寺”依然为砖木结构,三层式建筑,三个大厅,二十余间禅房。不同的是,正殿前面的石台阶两旁、包括观景台均装上大理石栏杆,每座大殿的墙壁砖瓦得到修复,更显恢宏气势。前殿里供奉着申真人(申泰芝)、杨真人(申泰芝的舅舅)、李真人(申泰芝的女婿)三位神仙,当地人都称为“大洛菩萨”,后殿供奉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千百年来依然香火旺盛,享受人们虔诚的祭祀。

  相比房屋建筑,更加珍贵的是殿内收藏着《佘湖山云霖寺真人传》、《真人经忏》、《三官总忏》等及多种珍贵文物;历代文人墨客到此登高凭吊,也留下众多传诵一时的诗文。例如《宝庆府志》里就记载士人朱荪所写的“秋后登大佘湖山”诗:

  盘盘石磴白云巅,力胜寻幽忆去年。

  慧客有乘皆宝筏,香台无处不清泉。

  碧桃花落潇潇雨,石竹春寒漠漠烟。

  我是蓬莱骑鹤侣,洞天重到亦前缘。

  为何佘湖山被朱荪称为“大佘湖山”?这是因为天宝十四年(755年),申泰芝于云霖祠庭冲举(飞升成仙)后,朝廷令邵州(邵阳古称)为其建祠,因邵东佘湖山离州治较远,州府决定选择在治地(今邵阳市双清区)建祠,称佘湖庙,山乃定称“小佘湖山”,自然,邵东佘湖山就是“大佘湖山”了。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双清区“小佘湖山”也通称为佘湖山。但追根溯源,邵东佘湖山为正宗。这也是众多善男信女宁肯舍近求远,也要到邵东佘湖山烧香还愿的原因。

  邵阳市双清区佘湖山的佘湖庙

  参观云霖寺后,去看飞仙石、抽水泉等景点。

  飞仙石,又名飞来石,位于佘湖山最高峰南面陡石坡旁,背靠悬崖,下临万丈深渊。该石形似飞船降至,也像苍鹰待飞,重达数吨,落脚点只有四分之一在一块柱状大石头上,四分之三悬空,望之令人心惊胆战,但不管风吹雨打,仍傲立自如。相传,大洛菩萨精通医道,广施仁术,积满阴德,在此石上飞天成仙。至今,石头上还留存着他上天时所踩下的脚印。

  抽水泉景点在佘湖山的最高峰处,井在崖下,下井石级如龙骨盘曲,脚踏石上,空空作响。井如脸盆,水尤清冽,能供几十人饮用。让人啧啧称奇的是,泉水虽不多,但若把水舀干,转瞬又满,并且满了不外溢,一年四季如此。据传大洛菩萨用这仙泉水给百姓治病,起死回生,人们称之为仙泉。

  回到云霖寺前,联曰“云拥湖山擎日月,霖流蒸水涤尘埃”。站在观景台上眺望,近处可观神秘的狮子峰,美丽的莲荷山;远处峰峦如聚,蒸水河如带似练绕山穿镇东去;河岸两旁高楼林立,街上车水马龙。山下的喧嚣,山上的静穆,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神仙护佑一方水土。钟灵毓秀的佘湖山,千百年来静卧于佘田桥古镇旁边,独秀于南岳七十二峰,当地百姓安居乐业,难道没有受到博大精深的道佛文化影响,人们因为追求真善美,使慈心善念化为和谐世界?

  按照规划,佘湖山还将扩建完善,在修复千年皇家古道场《云林祠庭》的基础上,新建道教道场(财神殿、南岳圣殿、万福塔陵园、接引殿)和佛教场所(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让道、佛和谐并存。并且建设一批重要项目如森林生态植物博览园、中国湖山诗书画院、昭阳名人馆,使这座“千年道观,佛教圣地”蕴含更多文化内涵。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