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军研究热浪迭起,本人也参与其中,写作了《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左宗棠绝活》两部著作。研究中,我发现,作为湖南湘军之发轫、之最早建功立业的邵阳湘军,被普遍地遗忘了。人们一谈到湘军,就以为只有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物及其军队。殊不知魏源、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李臣典、魏光焘······,也是极其典型、且功勋卓著的湘军领袖,研究他们的活动,不仅可以全方位看到近代中国风云变化的历史画卷,更可以弘扬邵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邵阳地方文化的个性特征。
思想先锋魏源。湘军的诞生固然出于历史的特殊时期,然而它的发展壮大却离不开思想光芒的照耀。鸦片战争前后,湖南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是经世致用,讲求实际,发展经济,为国为民。魏源是这一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三部著作:《皇朝经世文编》、《圣武记》、《海国图志》对湖南学界影响极大。年轻时候,左宗棠如饥似渴阅读《皇朝经世文编》,在书中密密麻麻做了笔记,不懂之处请教贺长龄,在师友通信之中,常常盛赞《圣武记》,魏光焘出版魏源文集,左宗棠为之作序。曾国藩多次提到魏源和他的书。湘军用兵谋略、睁眼看世界、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新疆建省、开发新疆、涉外知识、外交思想等等,与魏源思想休戚相关。因此可以说,魏源是湘军的思想先行者,他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各个时期的湘军领袖人物,在他的思想的指导下,湘军才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才有实践洋务运动之盛举。
第一支湘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加剧,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前去镇压的军队均被打败。恼羞成怒的咸丰在撤换了多名官员后,派遣赛尚阿、乌兰泰去广西镇压太平军。左宗棠二哥宗植将忠肝义胆的江忠源推荐给大学士祁隽藻,祁又将他推荐给赛尚阿。按照乌兰泰的要求,江忠源在新宁募勇500人。这500人,就是楚勇,是湘军最早的军队。楚勇达到永安州,即投入战斗。左宗棠在《江中烈公行状》中指出:“湖南湘勇出境讨贼,自此始也。”楚勇驻扎在城南,新宁人个子矮小,穿着杂七杂八,遭到清军耻笑,被太平军视为软柿子。太平军重兵进攻,遭到楚勇顽强抵抗,被打死200多人。打虎将军开隆阿本来看不起江忠源,一次在城外遭遇太平军被围,形势非常危急,被江忠源救出,得救的开隆阿感激涕淋。楚勇威名由此树立。永安州城小而坚固,太平军人少而耐战。针对这种情况,,江忠源献锁城法,提督向荣不听,网开一面,太平军从容突围。1852年太平军围攻省城桂林,江忠源、刘长佑等率领1000楚勇奔赴桂林,三战三捷,解桂林危。桂林之战,迫使太平军战略转移,江忠源组织簑衣渡伏击战,击毙太平军南王冯云山,不得已太平军弃水改陆进攻湖南。簑衣渡之战,楚勇威名播天下,太平军恨之入骨。战前湖南人心惶惶,自湖广总督以下,无不惊慌失措,簑衣渡胜利后,“人心稍固”(左宗棠语)。
第一功臣。1852年七月,萧朝贵攻打长沙。湖广总督徐广缙待在衡阳,不敢去省城;骆秉章被免,缺乏指挥权;张亮基刚到,情况不熟;提督向荣受到处罚,不接受调度;提督鲍起豹才能平平,城外十多位总兵,各不相能。太平军利用这个时机大举进攻长沙。危急存亡之际,江忠源和他的楚勇及时赶到长沙,驻扎城南,与太平军同饮一井,彼次相对,击柝之声相闻。江忠源脚负伤,不能亲自参战,张亮基用竹篮吊他进城,对他言听计从。太平军以地道进攻,江忠源派遣楚勇参战,遏制了太平军进攻的速度,萧朝贵被炮轰死,十月撤离长沙。倘若没有江忠源,长沙很难不被攻下。长沙一旦攻克,清末历史必将改写。因此称江忠源为第一功臣,实至名归。太平军撤离湖南后,江忠源担当起清理湖南土匪的重任,剿灭浏阳征义堂,湖南为之一清。1853年张亮基调任湖广总督,江忠源任湖北按察使,率楚勇、开化勇、泸溪勇700人收复通城、崇阳,湖北局势为之一变。之后,被任命为江南大营帮办军务,要求朝廷严军法、撤提镇、淘弁兵、明赏罚、戒浪战、察地势、严约束、宽胁从;率楚勇以及部分湘勇进兵安徽太和、江西九江等地,建议朝廷建设水师。在他的建议下,湖南大力建设水师。1853年九月,被提拔为安徽巡抚。这是湘军第一个在镇压太平军中崛起的巡抚,至此楚勇成为当时闻名天下的军队,江忠源成为朝野上下的希望,也成为湖南的旗帜。曾国藩拟练10000军队,最初目的就是“概交岷樵”。左宗棠曾经放言,要是朝廷任命张亮基为总指挥、使用他和江忠源则太平军不足平。然而天妒英才,江忠源在庐州战役中失败,愤然投水自杀。
第一直隶总督。江忠源之后,楚勇主要由刘长佑负责,转战湘、鄂、赣、粤、桂、贵、滇、冀。1855年、1859年太平军两次入湖南,刘长佑和楚勇成为拯救湖南的主力。特别是1859年,石达开围困宝庆府城数月之久。刘长佑制定了周密计划,站在大局的高度,主动协助李续宜,从太平军防范薄弱的五里牌、泥湾进攻,不到数日,石达开弃围而去。之后,刘长佑支援广西,肃清全境,被授为广西巡抚,不久提拔为两广总督,成为继曾国藩后在镇压太平天国中崛起的第二个总督。刘长佑刚到广州,又被改任直隶总督,这是湘军第一个直隶总督,也是汉人第一个直隶总督。直隶为京畿重地,负责京城周围防卫,将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邵阳人,可见当时朝廷对楚勇与其将领的倚重。中法战争之前,刘长佑一度担任云贵总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对防止法军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
步刘长佑之后,刘坤一脱颖而出,官至两江总督,是继曾国藩、刘长佑、左宗棠之后重要的湘军领袖人物,深得清廷重视。江忠源死后,他的几个弟弟带领楚勇转战江西、云南、贵州等地,也有卓然表现。 除楚勇外,邵阳还有不少人投入其他湘军部队之中。曾国藩亲兵营,主要是邵阳人。新邵人李臣典为曾国荃四大虎将之一,参与吉安、瑞州、安庆等重大战役,1864年六月十六日是他第一个攻破南京城,被授为一等子爵。隆回人魏光焘起先在吉字营从军,后追随左宗棠转战陕甘,担任平泾固凉道,1905年率领2000子弟兵在山东牛庄与日本一个师团英勇作战,三次换马,血染征袍,最后因寡不敌众退出战场。因此将魏光焘称为抗日第一名将,亦不为过。魏光焘历任新疆巡抚、陕甘、云贵、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是晚清后期湘军重要领袖人物。
邵阳湘军,人才辈出,功勋卓著,值得深入研究。谨以拙文引玉,期望有更多的人研究邵阳湘军,展现邵阳人文风采,为邵阳新发展注入文化血脉。 |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