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特委书记,县中“三杰”,十六岁考入湖南一师。
邓成云1906年生于湖南武冈州(今武冈城日升街),其父邓仁山系晚清拔贡,教书育人。邓成云受其熏陶,从小聪颖好学,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就读武冈县立中学时,被誉为优才生中的“三杰”之一。在武冈县中学,他受到新文化新思想影响,得到欧阳东,李秋涛等人关注和重视。
邓成云
(图为邓成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日升街口)
1922年,在欧阳东等人的鼓励和推荐下,十六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一师。此时,欧阳东、邓中宇已在武冈创办思思学校和工厂。
在一师,他的年龄算得上是较小的了。但他的革命思想却比一般同学成熟的多。他更加努力学习,并积极要求加入“武冈旅省学友会”和思思工学社。
邓成云才华出众,写得一手好文章,工作认真负责,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25年夏,19岁的邓成云与欧阳东、邓中宇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共产党员后的邓成云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质和政治理论的提高,在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刊物的影响下,他认识到刊物宣传的重要性。
1926年夏,根据中共党组织安排,邓成云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8月,尚未毕业的邓成云即回武冈县担任国民党武冈县党部执行委员,主编《武冈钟》报,兼任思思学校和县立女校教员,同时从事工会活动。11月,他被选为武冈县总工会委员、秘书。
1927年春,县总工会和县农协会联合创办《武冈工农旬刊》,邓成云任主编。这两份刊物在武冈影响深远,为动员农工,传播革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927年4月,邓成云赴国民党湖南省党校学习。 “马日事变”后,邓成云辗转到湖北,投身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报部任职。11月,邓成云、李秋涛被派往武冈、新宁等地组织“年关暴动”,邓成云接任中共武冈特支书记,武冈特支改为中共武冈特别区委,邓成云任区委书记兼城区支部书记。
(1927年邓成云主编的《武冈工农旬刊》)
是革命者,也是诗人,狱中颂诗与父诀别
从小受家学熏陶,邓成云酷爱写诗,《都梁文钞》收录了他两首诗作,诗如其人,可见其乐观向上、豪情万丈之革命精神一斑。
《晚眺》云:“落晖过眼山山黑,渔火闹江点点明。料得长夜终复旦,何妨把酒且高吟。”
《登珍珠界》云:“地陷能自补,天高应可擎。群山归眼底,千里独峥嵘。”
1928年春,湘西南特委派人来武冈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全县党员代表会议在离县城30公里的今马坪乡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武冈县委员会,邓成云任宣传委员,并指示城区已暴露的党员转移农村。邓成云于2月5日避居今大甸乡纸槽里周康墀家,在周家小楼上设馆教几个学生为掩护。3月初,欧阳东、邓中宇被捕,湘西南特委遭破坏,邓成云被国民党全省通缉。
在这里,他孤独无援,忽闻欧阳东和邓中宇两位好友被捕的消息,他悲痛欲绝。写下了《怀友》一诗:小楼独坐叹离群,极目楚天望美人。最恨风吹花落地,何须烟锁柳成金。有心尝月月常缺,无意吟诗诗亦成。欲理绝弦奏一曲,高山流水少知音。
(1928年4月8日,临刑前夕,邓成云在狱中写下的《绝命书》)
1928年4月5日晚,邓成云被捕。他在狱中正气凛然。县长石崇鼎先以官诱降未成,继则用刑逼他交出中共党员名单,酷刑用尽,均无所获,回答只是:“共产党员千千万,吓不倒也杀不完,此地就是我一个,要杀要剐听尊便!”他的一条腿被活活打断,入狱第三天,邓将《绝命书》和《怒斥敌人书》交给前来探监的父亲,并高诵文天祥的《正气歌》与父诀别。 1928年4月10日,邓成云被敌押往县城旱西门外易家坪刑场行刑,他拖着鲜血淋漓的腿沿途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
邓成云牺牲时,他的妻子肖君稚怀孕8个月,她东躲西藏,生下唯一的儿子后,独自将其养大成人。肖君稚18岁开始就为夫守寡坚贞不渝,直至老去。新中国成立后,她被党组织追认为中共党员,1978年,肖君稚去世了,其子邓小龙尊其嘱,将母亲肖君稚与父亲邓成云合葬在一起。阴阳相隔50余年,一对革命伉俪再度地下牵手。
(图为位于武冈二中学生公寓一角的邓成云烈士与其遗属肖君稚合葬墓)
九岁开蒙的学生会会长,“白马王子”,十八岁才考上武冈县中。
李秋涛
1898年,武冈今龙田乡永享村李家院子一户农家,李秋涛出生了。
李秋涛9岁开蒙读书。1916年秋,18岁的他才考入武冈县立中学。他性格开朗,热情奔放。身材高大的李秋涛一入校就成为同学心目中的大哥。他口才出众,追求进步,团结同学,组织能力强,学校各项活动中都有他活跃的身影,在学生中威望很高。他们与当时的女子学校也有联谊活动,英俊潇洒的他也是不少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她的革命同伴、患难与共的妻子尧文玉就是其中之一。
1919年6月,“五四”运动爆发后,吕振羽联络当地一些学校,组成武冈县中学生联合会,并被选为学生会会长,领导学生实行自治,开展“反日仇货”运动。李秋涛任武冈县中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他工作积极大胆、细心,倍受欧阳东、邓中宇的关注和器重。
1920年,22岁的李秋涛没有考上湖南一师,就放弃了继续读书的念头。11月,欧阳东、邓中宇吸收李秋涛创办长沙文化书社武冈分社,秘密销售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李秋涛任经理。
李秋涛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与欧阳东、邓中宇、邓成云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他们组建了邵阳地区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武冈思思学校特别支部,由他任特支书记。
同年冬的国共合作时期,根据组织安排,李秋涛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7年5月,湖南“马日事变”后,李秋涛受命辗转于汉口、长沙从事革命活动。
(李秋涛故里:天尊山东麓的大田永享村)
为免遭敌人凌辱,他与妻子同时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心口。
1927年10月,李秋涛由长沙返回邵阳,在邵阳参加中共湘西南特委筹备工作。11月,奉特委令,在武冈、新宁、城步等县组织“年关暴-动”。次年2月被敌发觉,暴-动队伍遭敌伏击而失败。1928年年3月,李赴长沙与欧阳东、邓中宇等在小吴门东亚旅社密商,欧、邓不幸被捕,李秋涛等万幸脱险。应新宁县长刘光宾(中共党员)之邀,前往新宁县府任职,后只得以教书为掩护,隐蔽于离新宁县城l0公里的新寨村杨柳冲。
与他一起奋斗的妻子尧文玉毕业于武冈县立女校,1924年与李秋涛结婚。她1926年8月与苏芝兰、谢希韫等筹备武冈县女界联合会;10月,县女届联合会成立,当选为委员。次年,在思思学校任教,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9月,李秋涛的居处被敌人发现、包围,他与妻子为免遭敌人凌辱,他们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心口,随着两声悲壮的枪声,他们双双饮弹壮烈牺牲。李秋涛是家中的老大,他们结婚4年,因为革命事业未曾生子。他们牺牲后,他父亲要求他的另外两个儿子,无论谁先生男孩,都要抱养给李秋涛为义子。
邓成云与肖君稚,李秋涛与尧文玉,这两对忠贞不渝、豪气干云的革命鸳鸯,为了共同的革命事业走到一起,因为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惜慷慨赴死;又因为爱情,无论生前身后,他们都忠贞不渝,不离不弃,其悲壮与豪迈,惊天地、泣鬼神,空前绝后!
(位于龙田狮子水库旁的伉俪烈士墓)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