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口景点位于霞塘云乡,从县城逆流而上3公里便可到达,因夫夷水和赧水在此汇合而得名。此处山清水秀,两岸风光优美,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资江的上游,从地图上来看,如同一个巨大的“丫”字。邵阳县位于这个“丫”字的交叉处,那个地方就叫双江口。右边的那条水叫赧水,左边的叫夫夷江。两条水的流程、流量和流域面积都相近。那么,哪条才是资江的主流呢?这曾引起人们的争议,民间一般认为主流在夫夷江。赧水流程比夫夷江短,但它支流繁多,水势大,流域面积也比夫夷江大三分之一,地理书籍均把它作为资江的主流。夫夷江发源于广西,两岸地势平坦,人口众多,人们认为它是资江的主流,这里有个历史原因。古时候,汉人沿资江不断向上迁徒,到邵阳时,便沿江岸地势平坦的夫夷江上去了,他们并不认识赧水。汉人沿资江向上走,少数民族亦沿资江向上退,越是高山恶水的地方,他们越往那里藏身,到双江口时,自然沿发源于高山峻岭的赧水上去了。
赧水的名字听起来羞羞答答,其实它是一条十分险峻的江,它隐匿于南部雪峰山的沟壑中,九曲回肠,无数支流从数不清的大山中涌出,更增添了它的野性和力度。
离开邵阳市,沿资江向上行,几个小时以后,就达到赧水和夫夷江的交汇处双江口。驻车于江侧的山腰上,放眼望去,那是一幅多么诱人的景色!阳光照射下,赧水和夫夷江分别从西、东远方而来,在此交合。赧水气势汹涌,粗犷磅礴,直泻而下;夫夷江平静柔和,性如女人,在将于赧水交合处,还羞怯地转了一个弯,最后被赧水完全拥入怀抱。夫夷江转弯处有一个兵舰形的岛屿,叫鹭洲,岛上树木葱茂。一座圆锥形的大山卡在两水交口处,当地人称之“侯王寨”,是侯王刘义打猎的地方。刘义为汉代王族,曾被封为“夫夷侯”,在这一带建立侯国,侯国遗址在双江口下游五公里处,如今只剩下一段残圹墙立于田垅之中,当地人称那段残圹叫“城墙圹”。
驾船的老人称这条江叫“大罗江”,他谈起屈原就像谈到自己的远祖。屈原游历期间,曾在此歇住多日 ,他走后,在汩罗江投水自杀,人们又称他为罗公。相传,屈原死后化着一棵樟木逆水而上,后面跟着大批的鱼虾,双江口的渔民都捕到了很多,这是屈原对当地人厚待他的报答。 屈原游历资江,确有其事。《楚辞》曾说他:“朝游五溪,夕宿辰阳”。意即白日在溪河之中游历,晚上就睡在星辰这下。现资江中游地区的溆清县也有纪念屈原的“招屈亭”,下游的桃江县凤凰山有“天问台”,是屈原写《天问》的地方。屈原生在“七雄争霸”的战国末期,当时,他劝楚王联合其他的国家抵抗强大的秦国。楚怀王却听信周围佞臣的话,排斥屈原的主张,结果中了秦国使臣的圈套,自己也做了俘虏,被囚死在秦国。楚怀王的儿子顷襄王继位,他不但忘了国耻父仇,反而做了秦国的女婿,将屈原流放到现在的湖南一带。屈原忧国忧民忧已,但他并没有像当时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自己的抱负在本国不能实现,就跑到别国去献计献策,他忠诚地爱着自己的国家。在流放中,他的女伴曾劝他不要太孤傲洁癖,那样会招来杀身之祸。屈原说:“虽九死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仍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当屈原走到洞庭湖滨的时候,听到秦国大将白起攻陷楚城的消息,就投到汩罗江自杀了,时间是夏历五月初五。以后,每逢这一天,人们就用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他。把粽子抛到河里去,为是的让蛟龙别吃屈原的尸体;划龙舟竞赛,是想把屈原搭救上来。关于划龙舟救屈原,南朝人宗懔写的楚地风俗集《荆楚岁时记》曾有记载:“五月王竞渡,为屈原投汩罗日,伤其死,帮并命舟楫以拯之。”可见人们对屈原敬爱之深。两千多年来这个风俗流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双江口有一座罗公庙,是纪念屈原的。罗公庙建于宋朝元佑年间,即1091年,距今有九百年历史了。先人张雷明曾作《罗公庙记》,上面写道:“罗江之名,因神而得名也;罗江之神,即楚先大夫屈原先生也。……后人追悼孤忠,即其所历之地,立庙以祀之。”
江对岸是双江村,罗公庙的所在地。双江村处在山和水之间的一块平地,赧水半包围着它,村后是大山。这块地方土质肥沃,景色宜人,难怪屈原在此住下来了。罗公庙原占地七百多平方米,有正殿、游亭、耳房和戏台,现只剩下两边的耳房了。放屈原塑像的地方,现在住了一个衣着腌臜的老头。他说,一九五二年,庙内起了火,烧掉了很多东西。原先有一面(宋元佑年间铸的)铜钟,也被人砸烂当废铜卖了。庙前的一块石碑亦不知去向。庙堂前曾刻有一幅楹联:
古调独弹一卷离骚成绝唱,
孤忠影抱双江秋水吊幽魂。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