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在武冈的红七军健将何莽
陈扬桂
最近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在黄金时段热播革命历史题材献礼剧《红七军》,剧中有一段七军将士攻打武冈古城的剧情。由于武冈古城据险难攻,七军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一位英勇顽强的团长。邓小平在1931年4月29日写给党中央的《七军工作报告》中,沉痛地说:“武冈作战时阵亡了一个很好的团长何子礽同志。”而今,在武冈市东郊的法相岩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清晰地刻有这位广西壮族英雄的名字。
被邓小平赞为“很好的团长何子礽同志”,就是跟随邓小平转战湘桂大地的红七军第五十五团团长何莽。1905年,何莽出生于广西龙州县龙州镇北街村一户壮族平民家庭,因母亲姓闭氏而一度化名闭莽。1925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庭困难,弃文从武,报考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一期。在学校得到党组织秘密培养,接受了马列主义,经共产党员毛简青、陈勉恕介绍,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党小组长。1927年5月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担任政治队副队长。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何莽积极参加和参与领导反对本校反动当局对进步学生无理拘捕的斗争,迫使军校把张铮、李仁及、甘湛泽等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释放。1927年下学期,他不满军校反动当局愤然离校,回家教书。
1929年秋,何莽担任国民党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大队营长,率队伍进驻右江地区。这年冬天,他参加了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起义胜利后,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并以第四大队为主力成立红七军,何莽担任第一纵队第一营营长。
1930年2月4日,桂系军阀以重兵进攻右江革命根据地,何莽率领部队冲锋陷阵,打退敌军一次次反扑。虽身负重伤,也不愿退下火线,直到胜利。因战功卓著,升任第一纵队队长。然而,当时由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刚刚组建的红七军,在强敌反扑之下,连连受挫,不得在湘桂大地迂回转战。就在1930年12月至次年1月这一个月时间里,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就先后三次辗转入湘,足迹踏遍湘西、湘南的通道、绥宁、武冈、新宁、道县、江华、宜章等地。
不幸的是,广西健儿、小平同志的爱将何莽却在第一次入湘作战时,在攻打武冈城古时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那是1930年12月15日,红七军从广西三江北上,途径湖南通道,进入绥宁境内,23日占领绥宁县当时的县城寨市。绥宁是以苗族人口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山区,这里山高岭峻、林密谷深,民风膘悍,社情复杂。由于敌人的反动宣传,使商家富户和群众早已把粮食衣物搬走收藏,人也外逃,使寨市成为一座空城。何莽指挥第五十五团战士在街头、屋檐下宿营过夜。军部得到情报,相邻的武冈是湘西渔米之乡,为了解决军需问题,红军将士在寨市休整了一个昼夜后,军部便下令进发武冈。
25日,红七军进入武冈县境,到转湾、木瓜一带时,已是掌灯时分,当时又值天寒地冻季节,但何莽和战士们宁肯在桥上宿营,也不去惊动老百姓。饿了,到田里拔些萝卜,每个眼里放一个铜钱,留下“萝卜眼里长铜钱,露宿木瓜桥”的佳话。
红七军到武冈,原只想筹些钱粮,并没有攻城的意图。后来听说城里没有正规军,只有民团六七百人驻守,军首长下令攻打武冈城,并让何莽率五十五团担任攻城主力。武冈曾是清朝曾国藩办团练抗击太平军的地方,这里城墙高十余米、厚两米,都是用大青石砌成的,十分坚固,城东、城南被资水环绕,易守难攻。何莽调兵遣将,冒着敌人的炮火架设浮桥,强渡资水,将队伍运动到西南城下。晚上十时左右,他命令全团火力掩护,自己率先锋队搭起6架云梯攻城。可是,狡猾的敌人困兽犹斗,一边拼死抵抗,一边等待其援军的到来。敌人在城墙上吊起一排排灯笼,将火把抛下城去,使我军先锋队全部暴露在灯火之下,然后集中火力向我军攻城的先锋队员扫袭,我先锋队员死伤数十人,不得不暂时停止攻城。次日,我军调集10多架云梯,分成几处登城,顽固的敌人在密集的火力配合下,采取向城下抛掷火把、砖石、,浇开水、热粥等形式,阻击我军登城。
连续几次攻城都未能见效的情况下,邓小平、张云逸等军首长亲临前线,与何莽等指挥员一起观察地形,找老乡和战士商议攻城办法。经过冷静地分析敌我双方形势,我军提出在城墙下挖掘地洞,将炸药埋进洞里炸开城墙的方案。
为了赶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尽快攻下武冈城, 28日夜,何莽多次请求军首长让他亲自前往墙脚查找炸城地点。得到军首长同意后,他把掩护任务交给一连连长黄冕昌负责,决定自己冲到城墙根下去察看地形。黄免昌阻止说:“团长,你不能去,让我们去吧!”何莽毫不犹豫地拒绝说:“不!我亲自去看看!”说着,一个箭步冲出阵地。只见他有时弯腰,有时匍匐,有时卧倒。敌人在墙头不断扔下手榴弹,他均巧妙躲过,并利用手榴弹爆炸的硝烟作掩护前进。他找到一个有房屋的拐角处,决定在这座房子里往墙脚挖洞。当他看完地形返回时,却被赶来增援的敌人的火力阻住了退路。密集的弹雨不停地向他扫射,两个钟头过去了,还没有停歇,何莽心急如焚,再不返回去,天就要亮了,部队的行动就更困难了。他牙关一咬,不顾一切往回冲。终于,他倒在了罪恶的弹雨下,为了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年仅25岁的生命。
何莽牺牲后,当地群众拿去自家老人过世用的寿材,把他安葬在武冈城南的一座青山上。1984年,武冈市政府在法相岩公园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又把他的遗骨移葬到纪念碑内。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