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李永鳌老师的《未正名的烈士》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特意来到一渡水镇板石村,寻找到大革命时代与革命先烈李朝谨一起闹农会、建立新宁县北乡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时担任农民自卫队队长而后被捕壮烈牺牲的简子祥的后人,了解到一些先烈的事迹,出于良知和责任,忍不住想说些什么。
一、 童年的苦难在他心底埋下了仇恨种子
清光绪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五月十五日端午节,简子祥出生于新宁县北乡板石(今一渡水镇板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喜得贵子,简理纷和李翠莲夫妇自然欢喜异常。然而简子祥出生的年月日时却让父母无不担忧,按照当地民间迷信的说法,“男子要武不得武,女子要子不得子。”意思就是说,男子不应该生在午时,女子不应该生在子时,生在这个时辰的男女,要么就是大富大贵,要么就是——何况,这个简子祥出生的时间占了三个“五”字,更是让人惊奇不已。所以,他的出生,父母是忧喜参半,为了让儿子平安,就给他取了个“子祥”的名字,朴实中含着美好的祝愿。
清末民初注定是一个产生英雄的时代,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使得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简子祥的家乡,更是土地贫瘠、匪祸横行的穷乡僻壤,尽管父母勤俭辛劳,简子祥还是在食不果腹的岁月里艰难地成长着。
小子祥五岁生日的前一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的米桶已是空空如也。母亲想到第二天是端午节,又是儿子的生日,为了让一家人能吃上一餐米饭,就心存忐忑的与丈夫说去邻村财主家去借点米。母亲带着小子祥来到财主家,女主人听说是来借谷子的,倒是很热情,打开满满的谷仓让他们看,母子看着黄澄澄的谷子,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就与主人说回家让丈夫挑着箩筐来称谷子。
简子祥故居
简理纷把谷子挑回家,李翠莲和简子祥一看,与刚才去看的谷子完全不同,是一担掺了秕谷的谷子。妻子责问挑回来的为何与看的不一样?简理纷说:我也问了财主婆,她说家里就这样的谷子,你借得就借,借不得就不借。无奈中,只好称了这样的谷子回来了。原来,财主婆让李翠莲母子看的是饱满的谷仓,而借给简理纷的是掺了秕谷的二口谷。
有借就有还。秋收过后,也是财主家收租的时节,简理纷挑着同样的谷子和妻儿去财主家还债。
财主婆一看这谷子就说:“我借给你的是饱满的谷子,你怎么这么不晓得好丑还二口谷子给我们呢?”
李翠莲说:“我当初借你们的也是这样的谷子呀。”
财主婆蛮横地说:“我家哪里有这样的谷子?你看看我这满仓都是饱满黄澄澄的,哪里像你这担谷子米糠似的?”
简子祥还想辩白,财主婆一家人多势众,一涌过来就要揍打他。小子祥一看,连忙拖住父亲。慑于财主家的淫威,简子祥只好把谷子挑回家,一路上,一家人眼泪汪汪,但无可奈何。回到家后,只好重新把一担饱满的谷子挑去财主家中。打从这一次后,小子祥幼小的心灵里,就对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认定了这些靠剥削压迫穷人起家的土豪劣绅不是好东西!
简子祥故居
二、 青少年接受的新式教育确立了崇高的信仰
目不识丁的简理纷也从这件事上认识到,要想不被人欺侮,改变家境状况,除了自强自立,还是要送儿子读书,“家无读书子,富贵何处来?”虽然妻子又为他添了一个儿子,还是决定勒紧腰带送儿子去读书。
也是命运的眷顾,简子祥六岁这年,板石有了义学。义学就是当时免费的私塾, 学校经费来源于宗祠、庵堂的田租和热心教育事业绅士的募捐,族内子弟无论贫贱,都能入学。
而在简氏义学授教的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先生,他在教学之余,常与学生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道理,也讲《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里面受压迫劳苦大众的反抗故事,还展示给学生板石大山之外风起云涌的世界。这些知识很对小子祥的胃口,在心底逐渐形成了反抗和改造这个不合理世界的意识。
简子祥故居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零五年),简子祥进入新式的北乡高等小学堂就学。在这里,简子祥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长了见识。学校有一个姓罗的教师是同盟会会员,常向学生宣传进步思想,讲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同学们聚会把日本制造的文具集中起来焚毁。并与同学们上街游兴、喊口号发传单,积极参加爱国运动。
听简子祥侄子说,简子祥后来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是校友,接触到了更先进的思想。师范毕业后,简子祥回到了老家板石,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引领简子祥信仰共产主义和走上革命道路的是他的同乡、毛泽东的校友、早在建党初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李朝谨。自从跟了李朝谨这个革命的引路人,简子祥就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了。
三、投身革命 献身信仰
据《新宁县名人录》载:李朝谨,又名建甫,焕莲,对江乡赤竹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三月初七日,出生于农民家庭,民国5年(1916)就读东安紫溪私塾,民国1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投身于长沙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 经同乡同学李建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遵照党的指示回县劝学所工作,民国14年任教靖位。李广交朋友,宣传马列主义,先后培养发展简子祥、李器芳等9人加入共产党,成立支部后,李被选为支部书记,与支部成员一道深人对江、靖位、板石、一渡水等地,动员农民起来革命,建立农民协会。民国16年春,北乡第一个农民协会——白竹农民协会成立,相继又成立第八区农民总协会,李当选为委员长。他领导协会积极开展宣传发动,一面张贴“打倒土豪劣绅”、 “废除旧债”的标语,一面组织集会斗争顽固的土豪劣绅;又利用团总袁子仁和团总队长胡宪章的矛盾,鼓动袁子仁撤销胡宪章职务,选出打进团总内部的共产党员简子祥为队长,使反动武装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是年春夏饥荒,李组织农协会员强令土豪劣绅减租减息,平粜谷米;对为富不仁的大地主李朝琼等进行封仓、 斗争,勒令放粮救饥;同时,开展反封建、反迷信活动,烧毁白竹寺的菩萨,改寺庙为学校;李还率先为女儿剪掉长辫,教其放脚下田,又领导农协会员逐村逐户发动妇女剪辫子、放裹脚,宣传男女平等。
简子祥墓
在《2007年新宁县委申请革命老区报告》的材料中,笔者提炼出一下有关李朝谨和简子祥在大革命时期的活动材料:
1、1924年,根据中共湘区委的指示,毛泽东的同学、中共党员李朝谨回到新宁县发展了八名党员,组织了县内第一个地下党组织——中共省直属新宁北乡支部,李朝谨任书记,简子祥任组织委员。
2、1927年10月,组建新宁县第八区农民自卫队,1928年春,成立西北乡苏维埃政府,李朝谨为主席,简子祥为自卫队队长,当时苏维埃政府设一渡水李氏宗祠。
3、北乡赤竹农协在李朝谨、简子祥的带领下,封了李朝琼的谷仓,并将仓中谷米低价卖给了贫苦农民。
4、1926年6月,北伐军入湘,简子祥入唐生智创办的“衡阳政治讲习所”学习,为新宁县的农民运动培养了骨干力量。
5、1928年春,陈光中占据新宁,简子祥和李器芳被捕,后被枪杀于新宁县城南门口。李朝谨被叛徒告密在家里被国民党匪徒残酷杀害。
这份材料有关李朝谨和简子祥所领导的大革命时期在北乡革命活动的记载达十余处,足以证明简子祥是李朝谨培养发展的立场坚定共产党员、农民自卫队的队长,在革命失利后被捕不屈于国民党反动派而被枪杀的革命先烈。
李朝谨早在一九八二年就被追认为烈士了,而简子祥后人对他进行的烈士的申报至今还暂时没有得到批复。
现在在一渡水镇板石一带,还流传着“三人会”的故事,指的就是李朝谨、简子祥、李器芳三人进行地下活动、发动群众闹革命的事,至于李器芳遇害后的情况少有人知了,埋在何处也是个迷。
简子祥后人合影
据简子祥的孙子简乃经和简乃约听他们父辈的回忆,简子祥被捕后,被押往新宁县城,在公审时,国民党新宁县党部要他写自首书和供出李朝谨,只要他投降, 就许以县警察局长的高官,但简子祥丝毫不为所动,义正词严的驳斥反动派: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是维护少数官僚、资本家和地主的利益,我们共产党人的革命,是为了绝大多数劳苦大众谋利益,我们何罪之有?其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英勇气概真是气壮山河!
在狱中,简子祥的大弟弟简学祉去探监,因为他是一字不识的文盲,简子祥只给他留下了一句话:“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只传真。”简学祉当然参不透这句话的意思,把这句话带回家后,简家后人八十多年来一直在猜谜一样,希望从这句话中悟出什么。特别是他的堂孙简基海,为了给祖父正名,从二零零五年开始收集有关资料,写了近两万字的申请材料,希望先烈的名分早点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可和落实,二零一一年正月,为这件事举家来到县城租住,因过度思虑而得病, 六月遗恨去世,年仅四十二岁,死前与家人说:大爷爷的烈士名分得不到落实, 我是死不瞑目啊!然而简子祥那句临别的话到底蕴含着某种玄机还是一句普通的俗语,那就不得而知了。
简子祥墓碑
一个月后,国民党见诱降不成,将其与其他革命党人一起枪决于县城南门口。尸首被其兄弟用滑竿经白沙、清江桥、翻越城雷劈岭、过靖位抬回对江板石安葬。
先烈家属在与笔者谈话到最后时,又提及简子祥出生时间的话题,他在牺牲时年仅三十六岁,没有享受到大富大贵,倒是经历了大风大浪,把自己光辉的一生献给了自己所追求的崇高事业。悲戚里流露出三种愿望:一是希望党和政府早日给予先烈以烈士的名分;二是能为先烈修一座陵墓;三是能按有关政策给予其后代以相关的待遇。这样,使先烈能安息于泉下、后代能得到些许慰藉。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风细雨中,我们伫立先烈坟前,久久无语,烧化的纸钱带去了人们的告慰:你们的事业在像你们一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们的奋斗下终于实现了,新中国的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
注:部分材料来源于李永鳌老师的《未正名的烈士》和《2007年新宁县委申请革命老区报告》及简子祥晚辈简乃约等人的口述。
鸣谢:
蒋双捌图文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