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隆回地下洞穴四千米深处的奇遇

添加时间:2017-07-12 11:57:26 来源:隆回人网 王双进 刘鉴青 浏览: 收藏本文
  “哇塞!你看,这些蝙蝠真神奇,能倒立在石钟乳下端,安稳地睡觉哩;那些植物的形态有点像没有叶片的爬山虎藤蔓,生命力真够强啊!”

  2017年夏季,邵阳市隆回县雨山中心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组王双进与刘鉴青老师、家长与孩子代表,自由组合团队麦点霸王花陶瓷王丹桂、鸿芝居布艺范玉光等人士,自驾车欣然前往雨山铺爱心屋溶洞,深入考察与创新探究。

  考察组这一次继续探究左洞,其主要探究成果是惊现洞穴生物:在溶洞四千米深处,发现了一些珍稀而洁白的暗室藤本植物,以及一些喜洞性动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动物可分三种:一是真洞穴动物。这种动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离开洞穴环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类动物有盲鱼、盲鳅、蜘蛛和蚰蜒等。这类动物的眼睛已明显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应器官,缺乏色素,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为其特征。

  二是洞穴动物。这类动物的眼睛和体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基本上能适应洞穴生活和繁衍后代。考察组发现了蜘蛛和蚰蜒,有点像蚯蚓,又有点像蜈蚣,体色较鲜嫩。

  三是拟洞穴动物。这类动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暂居及季节性回洞内生活的动物。考察组主要发现了蝙蝠,要么在飞翔,要么倒垂于石钟乳尖部。

  这次,考察组有一个特大的发现:除了动物之外,还有一些不喜光亮的植物,主要是一些藤本植物。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呈白色,日趋衰老的呈黑褐色。都是生长在有水份的地方,给黑暗的洞穴增添了一丝生机。于是整个洞穴形成一个完好的生态系统。

  对于溶洞景点的开发,科技组师生最担心的是人为破坏生物群落。在洞穴开发之前,洞穴里的所有生物群落处在一个稳定的生物链之中,它们也是处在一个小世界当中。而当人类进入这个系统之后,就像是一个外星侵入地球一样,人类成为一个“外星人”,对洞穴里生物群落的生存产生威胁。众所周知,自然界,有一些动植物不喜欢光亮,它们就只能生存在一个黑暗的世界,旅游开发者为了游客能在洞穴里看清所谓的“景点”,在洞穴的墙壁里面安装照明装置,更多的是为了增加效果而安装的彩灯。而对于那些不喜光亮的动植物来说,这些灯泡就是一颗颗“原子弹”。于是,这个生物群落为了适应环境,要么继续进化,要么就退化,甚至是灭绝。到时,我们就只能像现在看恐龙化石一样,来看这些群落里的生物化石。

  爱心屋溶洞的后续景点更加惊险繁杂、粗狂野气。隆回县雨山铺中心学校科技创新组的师生们,日后仍将陆续作系列报道。

  图为溶洞内四千米深处,部分暗室动植物:

  图一为深洞蝙蝠。

  图二为洞内蝙蝠。

  图三为洞内植物。

  图四为植物特写。

  图五为发现植物。

  图六为植物爬墙。

  图七为藤本植物。

  图八为蓬勃生长。

  图九为数量繁多。

  图十为老年藤蔓。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