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贺民范:“白发青年”带头游行

添加时间:2017-06-20 11:53:58 来源:作者:钱昊平  浏览: 收藏本文
 
                                         

  人老心不老的贺民范,经常走上街头,冲在运动的前线。学生们说他是“年虽老而思想前进”。插画/于祖培

  1919年5月,长沙,一列游行队伍穿街而过,“抵制日货”、“罢课”声不绝于耳。

  走在队伍前面的执旗者年逾半百,在一片略显稚嫩的面孔衬托下,他的一头白发、飘拂的美髯格外显眼。他不时与身边青年人窃窃私语,不时又带头喊出“还我青岛”的口号。

  他,是贺民范。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中,贺民范最年长。他生于1866年,比夏明翰年长34岁,一半以上的早期党员都是他的“下一辈”。

  年龄的差距,并未影响他参与年轻人的活动。各类学生运动中,贺民范常跻身其中,不以长者自居。

  自诩“老少年”的他,是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人之一,“一大”后筹建了中共最早的一所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培养干部的革命学校湖南自修大学。

  人老心不老

  从照片上看,贺民范中等身材,面貌清奇,再加上齐胸的长须,对襟长衫,像个老学究。然而,他在当时却是力图冲破旧思想藩篱的先进人物。

  这与他的经历有关。

  贺民范1866年出生于湖南省宝庆(今邵东县)小东乡一个书香之家,25岁考上秀才,在家设私塾当了六七年的教书先生。31岁那年东渡日本留学,结识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回国后,他出任宝庆劝学所总董、邵阳驻省中学堂监督,秘密参加反对清政府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他曾在四地任县长、知县。多年的官场生活,让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

  1918年,贺民范决意“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后寄居长沙,“闭户读书”。当时社会上传播的各种思潮、学说都是他研究的对象。

  次年,贺民范应邀出任设在长沙的船山学社社长和船山中学校长。船山学社乃研究明末清初哲学家王船山学术理论之地。

  尽管年逾半百,但与青年学生们接触后,贺民范“人老心不老”,学生活动时常可见他的身影,和年轻人做一样的举动,讲话时总是慷慨激昂。学生们评价他是“年虽老而思想前进”。

  1919年7月,《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贺民范拿到创刊号后,顾不得校长的矜持,在船山中学教室门口大声朗读。读到“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受他的软化”时,他猛地一拍大腿,站起来大声叫“好”。

  1919年8月,湖南学联领导长沙群众举行焚烧日货活动,遭到湖南军督张敬尧的镇压。湖南各界随即发动“驱张运动”,贺民范指挥船山中学师生罢教、罢课,并在学校门口贴出“张敬尧一日不去湘,学生一日不回校”的标语。

  “一般到了他这个岁数的人,都不会走上街头冲在运动前线了,但贺民范是个性格奇倔的人。”邵东县党史办主任申喜平说,他一直有人老心不老的精神状态。

  史料记载,经过“驱张运动”,贺民范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坚定了“冲破一切束缚,战胜一切困难,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信念,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而成为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怪物热心肠

  生性古怪是贺民范性格上的另一个标签。

  今年76岁的贺民范之孙贺顺型回忆说,古怪的性格,贺民范保留了一辈子。晚年他每次洗脸,至少要有三个人帮忙,两个人各牵毛巾一头,另外一个人将水倒在毛巾上过滤一次,下面用桶接着,贺民范洗脸就用这过滤后的水,理由是过滤一次后才卫生。

  熟悉贺民范的陈独秀将这位老朋友褒称为“怪物”,并在1919年把这个“怪物”介绍给了毛泽东。尽管年龄相差27岁,两人相识后交往甚笃,很快走上了共同的道路。

  受陈独秀的影响和委托,贺民范在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当时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发起成立了长沙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都是借用贺民范的声望出面号召。1920年9月15日,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在长沙成立,贺民范是公开的负责人,由于他德高望重,很多湖南青年想参加革命团体,都去找贺民范。

  刘少奇就是其中之一。

  1920年,刘少奇从长沙《大公报》上读到一则消息,说湖南成立了一个名为“俄罗斯研究会”的团体,组织湖南青年赴俄勤工俭学。刘少奇便登门向贺民范寻求帮助。贺民范当即写信给上海外国语学社负责人杨明斋,介绍刘少奇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去学习俄语。并向刘少奇建议,俄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国家,你去俄之前,最好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刘少奇说:“我正想加入呢,但不知道要办理哪些手续?”贺民范说:“我给你介绍!”

  就这样,刘少奇拿着贺民范写的介绍信,到上海进入了陈独秀创办的上海外国语学社,并于翌年赴莫斯科留学。

  创建“党校”

  1920年初冬,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据毛泽东回忆,正式发起时在文件上签名的有6人。后经党史专家多方考证,签名者可以确定的是毛泽东、何叔衡、彭璜、贺民范、陈子博、彭平之。

  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贺民范多次提议要“注重国际色彩”,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援朝鲜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921年3月14日,贺民范、毛泽东、何叔衡联络湖南第一师范教师夏丐尊等28人,与在长沙避难的朝鲜志士黄永熙、李熙春、李基彰发起组织中韩互助社,贺民范任经济部中方主任。

  中韩互助社的活动,引起了日本驻湘领事的注意,4月初,日本领事派人在长沙青年会馆追捕朝鲜友人,迫使他们离开长沙,中韩互助社随之停止活动。

  中韩互助社从成立到消失,前后不足一个月,但它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学界称之为“现代中朝友谊史的开端”。

  中共一大召开期间,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拟利用船山学社的经费和社址,办一所湖南自修大学,培育党的干部,提高党员质量。

  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被视为中共的第一所“党校”,而贺民范则是首任校长。

  此举掀起千层浪,船山学社内部众说纷纭,湖南省政府不承认办自修大学是船山学社的活动之一,拒绝拨款。

  年逾古稀的晚清进士恭学长拄着龙头拐杖来到船山学社大喊:“船山学社是表彰船山之绝学,阐发义理之讲舍,怎能容你等喧嚣!”他指着贺民范的鼻梁斥责道:“一介老秀才,不护圣贤,却助邪风!”

  面对纷至沓来的压力,贺民范多方斡旋,先是团结知识界、教育界、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做通国民党元老、船山学社董事会总理仇鳌的思想工作,争取支持创办湖南自修大学,随后突击吸收杨人杞、杨开慧、陈章甫等人为船山学社新社员,使船山学社的进步势力占据优势,再则就是以船山学社开展活动、研究新思潮的名义,继续向省政府领取活动经费。

  最终,在船山学社董事扩大会议召开那天,经董事、社员举手表决,以绝对优势通过“在船山学社创设湖南自修大学之动议”。

  湖南自修大学开学后,第一个报名入校的是后来成为革命烈士的共产党员夏明翰。到1923年3月在籍学友共30余人,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贺民范、李达、李维汉等共产党中坚力量。

  辞职脱党

  1922年4月,贺民范辞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一职,毛泽东继任校长,贺民范在湖南省财政厅谋得秘书一职,后周转多地任职,脱离了共产党组织。

  贺民范的脱党原因已无从考证,学者结合当时情况分析原因有二:

  一是贺民范参加共产主义小组时,不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一个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其女贺孝琨曾回忆道,“先生倜傥隽爽,当世之学者也,思想新颖,眼光高远,自清季东渡返国,即提倡革命,信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最笃”。

  二是贺民范封建伦理观念多,在外为知事,在家为族长,习惯于指挥别人。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时,已有54岁,正好比毛泽东大一倍。无论是性格还是道德观念都与年轻人合不来。此外,他也不习惯过党的组织生活,开展自我批评,更不愿深入工人群众,做群众工作。“合则留,不合则去。”

  脱党后,贺民范仍坚持革命。1926年4月12日,宝庆学生联合会举行声援北京“三一八”惨案的群众大会,贺民范任大会主席。他手执小旗走在游行队伍前头,与青年学生一起高呼口号,人称“白发青年”。

  “马日事变”后,贺民范被通缉,他潜往长沙,继至武昌佛学院研读佛经。1928年3月,自武昌到南京,由于有人向国民党当局告密而被捕,判刑2年4个月。出狱后返回故里,修族谱,组织乡民整修道路、兴办教育。

  贺顺型说,贺民范晚年对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事情闭口不提,其著文《七十自述》完全没有提及那段往事。新中国成立时,贺民范已是耄耋晚年,生活贫困,曾有人提议给毛泽东或刘少奇写封信以求资助,他断然拒绝。

  1950年8月,贺民范在故里逝世,终年84岁。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相关内容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