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陈与义与邵阳县

添加时间:2017-08-03 13:04:39 来源:邵阳县在线 浏览: 收藏本文

  说起宋代的大诗人陈与义,凡是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人们,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但是陈与义曾在邵阳县的金称市生活过一段时间,这恐怕连邵阳县的读书人,知道的也并不多。

  陈与义,字去非,自号简斋居士,祖籍四川,后徙居河地叶县(今属洛阳)。他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陈与义23岁时考中进士,在朝廷做了一个叫文林郎的小官,不久被派到开德府担任教授(府一级主管教育的官职)。以后又历任太学博士、著作佐郎、省闱考官和符宝郎之类的官。后获罪被贬到陈留监酒税。这时,金兵南侵,靖康之难起,陈与义自陈留南奔逃难到湖南,于南宋高宗四年(1130)到达当时的武冈县一个叫贞牟的地方(今邵阳县金称市镇一带)住了下来。宋高宗绍兴年间,陈与义又回到南宋朝廷,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不久升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绍兴八年(1138)卒。

  陈与义是北宋和南宋之交的大诗人,他的诗原来受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属江西诗派,但却自成一家,和黄庭坚、陈师道并称为江西诗派的三宗。在金兵南侵以后,陈与义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从中原逃亡到江南的路上,他目睹了老百姓被金兵蹂躏,生灵涂炭的惨痛场面。他的这一路逃亡,和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从长安一路流落到成都的感受应该是相同的,因而他对杜甫的诗歌便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诗风转向雄阔慷慨,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的不朽之作。特别是在流离湖湘和居住邵阳县的短暂阶段,是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在邵阳县写的诗歌,载入《陈与义集》的就有41首(其诗昔有武冈本,比载入《陈与义集》的多7首,但已失),其中不乏名篇,如《夜抵贞牟》、《雷雨行》、《伤春》、《观雨》、《罗江二绝》、《村景》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我们现将杜甫在浣化溪草堂创作的诗歌和陈与义在贞牟创作的诗歌稍作比较,就会发现,尽管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但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活场景和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两代诗人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如杜甫的《客至》和陈与义的《谢主人》两首诗,一个写待客,一个写做客。一个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一个是“春禽劝我归,主人留我住……拟借溪边三亩春,结茅依树不依邻,伐薪正可烦名士,分米何须待故人。”字里行间,都体现着诗人和他们的农民朋友们水乳交融般的感情。陈与义在邵阳县居住期间写下的这些诗。对于研究陈与义和宋代时邵阳的农村社会均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白寿彝、启功等人主编的《文史英华·诗卷》中选录了陈与义的3首诗,其中2首就是在邵阳县创作的。近年出版的《宋诗鉴赏大辞典》选录陈与义的诗中,在邵阳县创作的诗也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些都说明,陈与义在邵阳县居住的时间虽然短暂,和他创作的全部诗歌比较,在邵阳县创作的诗歌也不算很多,但又无置疑,陈与义在邵阳县居住期间是他诗歌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时期。

  但令人费解的是,杜甫草堂名满天下,而陈与义的贞牟之居却连邵阳县也少有人知晓,既没有在当地留下故事,更无人去深入挖掘研究这一段历史陈迹。当然,陈与义的诗名无可与杜甫同日而语,邵阳县的贞牟也不可与浣花溪草堂相提并论。但陈与义毕竟也是一代诗宗,他在邵阳县的这一段短暂的生活,不应该无声无息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不应愧对了这位文化先哲。研究陈与义在邵阳县创作与活动,是邵阳县文化部门和文化人的责任。在到处都讲究名人效应以提高当地知名度的今天,研究陈与义在邵阳县的活动也应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