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苗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在苗族先祖居地,有一年发“漫天大洪水”,把田里、仓里的谷子冲得颗粒不留,连来年的谷种都没有了。族人正为种子发愁,一条聪明的狗游过大河,到番国的稻田里打滚,滚了一身的谷种,可从对岸游回来时,身体一入水,身上的谷种经水一泡就掉了,于是狗使劲将尾巴翘起,等上岸后,就剩下尾巴上的七粒稻谷。就是靠这七粒种子,苗族人才有了饭吃,使苗族得以繁衍生息,因此苗寨人对狗很尊重。古时苗族人不杀狗不吃狗肉,狗死后要入土埋葬。现如今各苗寨还仍然保持着这样的风俗,吃饭时第一碗饭要给狗先吃,每年尝新节的第一碗饭也必定喂狗。敬狗祭狗是绥宁各苗寨巫傩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只聪明的狗后被尊称为神犬盘瓠。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赤板村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祭狗宗教仪式。
绥宁黄桑、关峡一带苗族中流传的敬狗狗崇拜的传说很特别,并不同于神话故事里高辛帝畜狗,盘瓠平定吴将军作乱的传说,因此在全国各地苗族地区及世界各地苗族分布地区显示了独特性和唯一性。绥宁苗族狗崇拜的传说更能印证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水稻民族这一定论,同时也证明了神话故事里高辛帝畜狗,盘瓠平定吴将军作乱的传说史官文化中的虚伪面目,也证明了苗族系盘瓠后裔的说法的荒谬性。绥宁苗敬狗敬狗敬盘瓠,是人类社会从渔猎阶段进化到农耕阶段这一漫长过程,野狗易训养成人类最亲密伙伴,并最早帮助人类获得食物(猎物)和种子,而在部落时的战争中,狗往往又是主人攻击敌方的锐利武器。因此,盘瓠(盘古)就成了苗族人最早崇拜的图腾,直到今天。
“祭狗”是苗族族内的神圣仪式,一般在新粮成熟时和过年时举行,有的家庭为了驱除邪秽也在家中举行。祭狗有场面十分壮观的寨子集体活动,也有灵活小型的家庭活动,以前因祖传禁忌,巫师不得向外人展示,因此这一职业在当地已是多代单传了,只剩下唯一的一个传承人,现如今由于文化部门的重视,做了长久而大量的工作,传承人才打破禁忌,使这一濒临失传古老祭祀活动得以保存。
祭狗时,神坛前的方桌上要摆好酒、肉、米饭、香、烛等祭品,在桌子上方挂起四小、两大共六张画。画中图像极复杂,其中一幅画上既有观世音菩萨等佛教形象,也有雷公电母等道教形象,还有狗的形象。
布置好现场,主祭巫师点亮方桌上的香烛,斟满酒,并给祖先牌位和天地添酒敬香,准备好乌饭、狗和两名男童,若干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乌饭用某种植物将米染黑而成,第一碗要让狗先吃,男童要用颜料或锅灰抹脸,这也许是对苗族祖先喜好“五色斑斓”习俗的承袭吧。仪式正式开始,巫师穿戴起长袍和帽子,点燃纸钱,口中诵经,打卦。随后,将桌上插着筷子的一碗熟米饭移至桌下,在巫师的带领下,男童和老人们倒披蓑衣,装成狗的模样,围着方桌奔跑跳跃数圈,嘴巴伸进碗中舔饭。男童和老人们模仿狗在桌下转圈,桌上则有人围坐吃饭,转过三圈后,男童和老人方可回到桌上吃饭,表示由神界回到了人间。至此,整个仪式结束。
以上图为绥宁黄桑赤板苗寨祭狗传承人为2016年度湖南省苗学会年会表演祭狗仪式
此图为苗寨集体祭狗实景
此图为家庭祭狗实景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