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9日,转战于湘鄂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第二、六军团开始长征。首先南下湘中。12月19日,红二军团的第六师进抵高沙、洞口地区后,突然掉头西进,转向绥宁。当红二军团进至花园,红六军团进至高沙等地时,担任堵截任务的敌纵队司令陶广急调正沿沅水由北向南运动的十六师章亮基部、六十二师钟光仁部星夜赶到绥宁县金屋塘、瓦屋塘一带布防。他们首先在金屋塘以东的丝茅界拆民房,伐树木构筑阵地,企图阻击我军。红军探知敌人部署后,决定由东向西侧击溃堵截之敌。红二军团从花园经红岩进至黄土坑、牛栏冲,红六军团从高沙出桥当头,进攻丝茅界,抄袭敌军后路。
红二、六军团鸡公坡战斗总指挥部遗址位于红岩镇江坡村境。21日,红二军团10000人在中央代表任弼时、总指挥兼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等人率领下,由武冈县境花园等地(今属洞口县)西进到绥宁县桃坪、黄土坑等地。总指挥部设在桃坪江坡龙口里(今属红岩镇)向光红的宅院里,第二天的鸡公坡战斗就在这里指挥。2007年12月24日,中共绥宁县委和绥宁县人民政府为红二、六军团鸡公坡战斗指挥部旧址举行了授牌挂牌仪式。
鸡公坡战场遗址国民党军纵队司令陶广估计红军二、六军团由湘中向西去定会走丝茅界出瓦屋塘,尔后向洪江进军,便将章亮基的十六师和钟光仁的六十二师派驻金屋塘、丝茅界一带驻防。1935年12月21日清晨,红二军团10000人由花园、桥头等地出发,冒着小雨夹雪一路急行军,红五师进军红岩,红四师进至桃坪。红二军团取道红岩的行动,打乱了敌人部署。驻守金屋塘一带的敌章亮基师(十六师)急向瓦屋塘方向收缩。钟广仁师(六十二师)星夜赶至鸡公坡一带设防,所部成铁侠旅(一八四旅)之张奎选团(三七四团)驻守鸡公坡、木栗树一线;朱再生团(三六八团)驻守枇叶树、芭蕉、石坪一线;刘建文旅(一八六旅)之马、袁两团沿瓦屋塘至武阳一带警戒。晚上,红四师请了当地两位老乡带路,点着香火摸至枇叶树侦查敌情,被敌人发现后开枪射击。红四师当即派出一个连赶到与敌仅有一山之隔的牛栏冲警戒。22日凌晨,红二军团前卫师(四师)师长卢东生率1000多人分三路迅速从桃坪经同乐占领鸡公坡对面的撑架岭、太平寨、土地坳等山头与敌人对峙。同时从桃坪派出一个团由黄土坑往抱寨运动,警戒瓦屋塘之敌。上午8时许,鸡公坡战斗打响。敌驻守在枇叶树一带的朱再生团在大炮和机枪的掩护下,首先向红四师阵地发起进攻。在红四师的顽强抵抗下,敌人败退。红四师乘势发起反冲锋,攻占了敌人在枇叶树、芭蕉、石坪的3个据点,敌退至鸡公坡的南面坡上。由于敌人已先此构筑工事,红四师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战斗陷入僵持状态。这时,贺炳炎率领红五师赶到,迅速投入战斗,猛攻木栗树和鸡公坡的守敌张奎选团阵地。短兵相接,激战4小时之久,敌人再次退回鸡公坡主峰,继续凭险阻击。战斗持续到下午5点多钟,因敌人先我占住了有利地形,红二军团的目的是摆脱敌人追击,故未与之决战。当晚除留少数部队监视敌人外,其余全部撤回黄土坑,准备避开正面的陶广纵队,改向南面的武阳前进。这次战斗,共歼敌220多人,红二军团也有120多人伤亡,其中红五师十三团团长刘汉卿、十五团团长黄炳元等74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红五师师长贺炳炎右臂被打断。1977年8月,瓦屋塘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在皮叶树大队一座小山头上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亭。1985年12月,绥宁县人民政府将该亭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9月,邵阳市人民政府将该亭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家山庵堂和老庙场庵堂遗址前者坐落于黄土坑乡同乐村北边,后者坐落于黄土坑乡小安村南边,二者相距半里,隔田相望。1935年12月22日鸡公坡战斗中的红军伤员被源源不断地抬进钟家山庵堂,装不下的转送至老庙场庵堂。红五师师长贺炳炎被子弹打断右臂后就是在钟家山庵堂里截肢的。当时没有麻药,贺师长口咬毛巾,忍着剧痛,被医生用农村普通木工锯锯下了血肉相连的右臂。总指挥贺龙站在旁边,忍痛目睹了手术全过程。第二天,红二军团全体指战员改向武阳前进。由于红军每天行军打仗,数十名重伤员无法跟随部队前进,只能留在当地治疗。出发前,部队按伤势轻重给每个伤员发了数十块银元作为治疗和生活费用,并联系了当地百姓照顾。部队开走后,伤员的银元多数被国民党兵或地痞流氓抢走,致使有些伤员不治而亡。多数伤员在当地百姓帮助下先后治愈。嗣后,有的回了家乡,有的在当地帮长工并成了家,少数人参加了地下共产党员刘光演(黄土坑人)组织的游击队。
白家坊战场遗址位于今瓦屋塘乡白家坊村境内。1935年12月23日,红二军团分二路由黄土坑向武阳方向前进。担任侧翼掩护任务的红四师一个团从备箕寨一带出发,经抱寨、虎麻冲向唐家坊前进。前锋在白家坊观音江发现祠堂里驻有国民党军,便开枪射击,后续部队立即登上观音江对面的钟形山和网形山抢占高地,用迫击炮向敌人发射了一发炮弹。驻守观音江的国民党军陶广纵队十六师三七二团二营慌了手脚,立即向刘家湾边打边退,登上白叶冲、高冲寨后,立即组织火力还击。追击而来的红军与敌激战,击毙敌连长汪国强等4人,击伤敌人10余名,红军亦有1人牺牲,3人负伤。战斗结束后,红军由虎麻冲往岩头山前进,在唐家坊与主力会合。1977年8月,瓦屋塘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在此为牺牲的红军战士立碑纪念。
武阳乱葬坪红军临时会议遗址即今武阳镇新街和绥宁二中所在地。1935年12月23日,红二军团长征由黄土坑来到这里,临时召开指战员会议,到会者数千人。总指挥兼军团长贺龙作了艰苦奋斗的专题报告,要求广大指战员克服暂时困难,看到胜利曙光,把革命进行到底。时间约一小时。会后,红军部队经桐木、茅坪等地向枫木团方向前进。
武阳道冲红军六烈士墓位于今武阳镇茅坪村道冲三千。1935年12月23日,红二军团长征经过武阳茅坪,有6位受伤红军掉了队,在这里光荣牺牲。当地百姓把他们的遗体掩埋在这里。如今土堆仍在,未立墓碑。
小红军“五点钟”烈士纪念碑位于瓦屋塘乡小田村万江公路东边。小红军真实姓名不详,仅知他原为红二军团某部号兵,因每天早晨五点钟准时吹起床号,红军指战员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五点钟”。1935年12月,红二军团长征途中,在瓦屋塘鸡公坡同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战斗,“五点钟”的父亲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年仅13岁的“五点钟”掉了队流落当地,后被四虎寨地主袁仁财强迫当长工。因“五点钟”不甘屈服,1937年的一天夜晚,恼羞成怒的袁仁财命人把他捆绑后推至河里活活淹死。1977年8月,瓦屋塘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在此立碑纪念。
竹舟江红二军团强渡巫水遗址和烈士纪念碑1935年12月24日,红二军团先头部队经白岩水、水车到达巫水东岸的竹舟江鲤鱼界,与西岸的国民党地方武装相互对峙。巫水水深流急,不可徒涉,红军无船过河,而国民党军陶广纵队在红军大部队之后紧追,军情紧急,红军只能强行渡河。红军选中河面最窄处(今大桥脚)为强渡地点,一面配备火力准备战斗,一面挑出20名水性好的战士为强渡队员。准备就绪后,红军的轻重武器一齐射向对岸的敌军阵地,20名强渡队员趁机跃入水中洇向对岸,1名队员不幸被敌人击中牺牲,其他队员游到了对岸。西岸敌人顿时阵脚大乱,放弃抵抗,四散逃命,红军强渡成功。之后,红军立即组织力量架桥,请来几十名当地青壮年,借来船只、竹筏和木排,找来木料、缆绳和大量门板,很快架起了浮桥。25日,红二军团万余人顺利渡过巫水,向会同县境前进。1978年10月,竹舟江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在巫水西岸为泅渡牺牲的红军无名烈士刻立了纪念碑。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