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六军团西征过绥宁遗址遗迹
高功山1934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在王明“左”倾军事路线执行者领导下失败,党中央和军委开始做退出中央根据地的准备,命令红六军团先行突围西征。9月8日,红六军团在广西西延(今资源)的车田接到中央军委电令:在城步、绥宁、武冈一带山地开展活动,力求消灭敌人一旅以下的单个部队。于是部队9日向西疾进。12日从城步县丹口出发,翻越乌鸡山,进入绥宁县上堡、界溪、赤板一带,准备在这一带歼灭国民党军的围剿部队李觉部,但未遇敌,计划落空。领导人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人决定继续向绥宁县城挺进并攻占之,力求歼敌一部,以取得在绥宁的立足之地。13日,红六军团由界溪、赤板出发,经黄桑坪向北面的绥宁县城进军。12时左右到达县城东南面的高功山,恰好与闻讯出城阻击红军的绥宁县保安队遭遇,双方立即交火。红军夺城心切,集中火力对敌猛攻,以图迅速结束战斗,并趁势拉下绥宁县城。而保安队自恃县城东北面十里铺和西面大冻铺都有国民党第四路军李觉部驻守,毫不退缩拼命顽抗,以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双方激战约一小时,驻守十里铺的国民党军赶来,经七星坡占领了磨刀水的山头,继续前进抄红军后路。红军面临腹背受敌危险,只好向后撤退,迅速抢占了梨子界高峰,迫使国民党军不敢继续进犯。当晚,红军露宿在梨子界至黄桑坪一带的山路上,第二天改向黄桑坪的西面前进。
红军门位于黄桑苗族乡政府大门前。公路两旁,各生一棵大樟树,两棵树枝相连,形成天然彩门。据说在清代,靠黄桑营署(地址在今乡政府处)那边的树冠幅朝天,靠河边的树俯身朝河,两棵树目睹营署官兵经常残酷镇压黄桑的少数民族,心中愤怒,无言以对。1935年9月,红六军团路过黄桑,军纪严明,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于是连夜扭转枝头,攀缠一起,搭成彩门,欢迎红军队伍从彩门经过。红军西进后,两棵树再没分开,始终连理,共迎新中华。
红军桥1934年9月12日,红六军团由城步县境翻过乌鸡山后通过黄桑,经过的桥梁主要有六座,今按当时经过顺序简述如下:(一)上堡拱桥。在上堡和中堡之间,长约3米,高约2.5米,今存原物。(二)中堡石板桥。系一块整石板,长约2.5米,宽约70厘米,厚约25厘米,桥板下中刻着太极图,今存原物。(三)界溪风雨桥。长约20米,今存原物。(四)九溪冲出口与九溪山庄之间原人行大道过溪处。这里是修公路以前必经之处。当时,原桥的杉木已经朽断,红军指战员须涉水过溪。当地苗民莫公兴立即从家里扛来杉树,几个红军战士放下背包,与莫公兴一起架设小桥。一名战士即兴唱了一首山歌表示感谢,原词如下:红军路过九溪冲,苗民架桥来相送,等我江山打开了,重回九溪谢老兄。今天离当时已相距76年,当时所架木桥早已腐朽更换。(五)兰家桥。原桥已被当地百姓拆掉,今改建为石拱桥。(六)黄桑风雨桥。红军部队过完后,为了阻挡在后面追赶红军的国民党军大部队,红军后卫部队将桥烧毁,今已改建石拱桥。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