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邵阳经开区的湘商产业园初具规模。申兴刚 摄
资水河畔,宝庆古城焕新颜。锐意进取,邵商返乡竞风流。
邵阳日益改善的交通和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以及“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的稳步推进,都昭示着产业兴邵其势已成,返乡创业其时已至。前所未有的产业发展机遇、招商引资力度、回乡投资良好环境,引发了邵商“回乡潮”。
据市商务局统计,2016年邵商回乡投资重大项目156个,完成投资915.4亿元,占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90.2%。越来越多的邵商带着资金、人脉、技术回乡,成为新时代邵阳发展浪潮中的“弄潮儿”。
这批返乡创业的邵商杰出代表,不仅有着自己的创业故事,也有着看新邵阳的不同视角。
发展要素日趋完备
去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今年起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彻底与往日的“脏乱差”挥手告别,一张古韵流传、纯净秀美的新邵阳画卷正徐徐展开。
如今的邵阳从昔日的交通闭塞正向着交通枢纽城市阔步前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武冈机场正式通航,高铁出行逐渐便利,各项发展要素日趋完备。
“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物流,让我这几年回乡投资信心十足。明年我准备追加3000万元投资,进一步扩大规模。”邵阳县工业集中区落户企业一肯灯饰负责人罗一文,为家乡交通条件的改善点赞。
岳猛以前在广州创办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业务遍布广东、江苏、湖北、江西等地,在物流行业享有一席之地。几年前,得知邵阳经开区和湘商产业园建设态势良好,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岳猛回乡投资开了物流公司。经过几年发展,公司已与九兴鞋业、圣菲达服装有限公司等三十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年营业额近一千万元。
岳猛说,邵阳的基础设施已日趋完善,交通也很便利。下一步他准备在全市各县市区设分站,力争让邵阳企业的货物能够更顺利地运出去。
扶持企业精准有效
近年来,我市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同时,出台了《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若干意见》,大幅度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在产业发展平台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一核一带多点”百里工业走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核、带、点的发展目标、产业定位、发展路径。与此同时,我市还启动了百户企业精准帮扶、“一企一干部一专家”等专项行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环境、资金、科研等问题。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为回乡创业的邵商提供了“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谈起家乡,广东广州商会副会长池斌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的政策环境。他表示,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邵商企业的发展,回邵创业以来,政府的优惠政策助力他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资本已是注册资本的好几倍。
在东莞打拼了20多年的范时军,致富后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果断回乡投资兴业,在老家隆回建起了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回乡两年来,在范时军的带领下,当地3万多名乡亲通过种辣椒奔上了致富路。12月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范时军表示,家乡的惠商政策让他进一步坚定了回乡投资信心,他准备进一步追加投资,扩大规模。
投资环境极其优良
我市市县两级政府工作部门制定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全市上下积极打造承接产业平台,出台了财政、税收、生产要素、劳动力用工等优惠政策。市政府工作部门权力事项精简率61%,建立了审批“快速通道”,精简行政许可项目180项,非行政许可项目151项,为广大客商、人才、资本来邵投资兴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现在整个邵阳的投资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找领导办事,现在领导到公司来为我们办事。”泰国中国湖南商会会长刘纯鹰说,正是这种优良的投资环境,以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得进,留得住”的惠商政策,让更多的邵商选择回家乡投资兴业。刘纯鹰介绍,目前他投资建设的邵东隆源中小企业创业园内有27家箱包企业,老板都是邵阳人。他们从泰国、墨西哥和国内东莞、上海等地返乡,落户邵东抱团发展。
墨西哥湖南商会会长唐楚杰便是其中的一员,去年年初,他从墨西哥回到邵东,成为隆源中小企业创业园的企业主。他的公司现有4条生产线同步作业,短短一年多来已将“邵东造”箱包源源不断地销往墨西哥、埃及、印度等国。“按照现在的良好发展态势,未来三到五年隆源中小企业创业园建成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入驻100家企业,成长为一个百亿园区将不再是梦。”刘纯鹰说,家乡良好的投资环境,让他们这些回乡创业的邵商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由新邵东谷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湘中汇商硅谷产业园,是新邵湘商产业园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2015年正式落户,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亿元,共完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开工面积22万平方米。“原来回乡之前最担心的就是投资环境,通过两年多实践说明我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新邵东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力翔感慨地说,当初回乡创业的选择是正确的。
2014年12月,市政府在深圳召开湘商产业园推介会,邓力翔作为邵商代表接待了来访的招商工作组。正是这次面对面交流,坚定了他回乡创业的信心。“外地有的优惠政策咱们邵阳有,外面没有的条件家乡最大限度给我们争取,我们在深圳有20多个产业园,也早就有回乡创业的想法,一直期待着为家乡建设做点贡献!”邓力翔介绍,两年多来湘中汇商硅谷产业园成长迅速,先后成功引进各类中小企业46家,解决就业1500余人,年产值预计超过5亿元,其中2017年已完成出口1100余万美元。“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市县领导的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的全力帮扶。”邓力翔动情地说道。
家乡情怀得以释放
12月8日,隆回县城南郊的省道边上,“桃源古镇”项目投资人罗江坤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进行最后规划。不久的将来,一座现代化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将在此拔地而起。
为什么放着大都市舒服的日子不过,非要回到农村老家创业?罗江坤的回答是:“为建设家乡出力我很欣慰。”
罗江坤17岁离开故乡,南下打工,1999年揣着8000元钱到乌鲁木齐发展。通过20多年不懈努力,罗江坤的雕塑产品已经占据新疆市场份额80%以上。公司的工艺品远销俄罗斯、乌克兰及中亚各国,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他本人也被推选为新疆邵阳商会执行会长。
在外发展多年,家乡的变化在罗江坤眼里却不尽人意。“家乡空气新鲜,民风淳朴……这都是生态资源优势。如何才能让山美水甜的家乡发挥出优势?该回家乡做点什么?”罗江坤总在想着这事。
2016年,罗江坤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对家乡的眷恋,毅然决然返乡创业。去年邵商大会上,罗江坤与隆回县委县政府签下隆回“桃源古镇”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人民币,在桃洪镇大洲村、九龙村打造五星级旅游休闲娱乐农庄。签下项目后,罗江坤放弃了新疆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上。通过前期努力,今年年底项目有望动工。罗江坤欣慰地说,桃源古镇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邵阳旅游商业服务行业的新标杆,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年产值约24亿元,实现年利税约2.4亿元。
“只因深爱邵阳这片热土,我愿为家乡的产业发展再次创业!”南下打工拜师学艺白手起家的江门邵阳商会会长刘飞兵,有着很深的家乡情结,如今已经成为国内“铜件大王”稳坐业界头把交椅的他,最为关注的是家乡的发展。在他的组织下,近20人的江门邵商团走遍了邵阳各县市区,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刘飞兵说,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家乡领导没有冠冕堂皇的套话、不摆领导架子,都讲实话、办实事。
“邵阳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及规划,建立了遍布全市各县市区的湘商产业园,高效贴心的服务解决了回乡邵商的后顾之忧。”刘飞兵说,如果单纯就他现在的产业来说,家乡确实没有适合他投资的地方,但他已经被家乡这种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亲情所感染,他愿意再次创业,从家乡的茶油等特色产业入手,利用自己的一切资源,打造一片新的天空。“之所以愿意倾力做这一切,只是因为深爱着这片土地,只是因为自己是邵商。”刘飞兵深情地说。
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当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国内产业分工不断调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我市凭着人力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成为中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的“二中心一枢纽”战略部署,以及一系列产业兴邵政策的出台,助推我市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16年,我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119亿元,同比增长7.2%;完成工业增加值456.06亿元,同比增长6.5%。
“邵阳现在正处于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我们回乡创业正当时。只要抢抓好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产业兴邵指日可待。”金砖谷总经理蒋振宇,对在邵阳发展箱包服饰等特色轻工产业的优势胸有成竹。“首先邵阳特色轻工产业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轻工业制造能力是不可复制的原生竞争力。其次我们的目标客户——百万邵商大部分在外从事这一产业,可为我市打造特色轻工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流。”蒋振宇感言,邵阳有大量的熟练工人,还有830万人口带来的红利,这些都将为服饰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注入强劲动力。
为抢抓好这一承接产业转移的窗口期,汇聚邵商力量建设好新邵阳。第三届邵商大会我市精心包装122个项目,向客商重点推荐,总投资1541亿元。项目涉及新型工业、农业产业化、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新型工业化及湘商产业园项目,共37个,总投资634个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7大产业。致力打造湘中湘西南规模最大的百里工业中心、湘中湘西南面积最大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邵商已经成为我市独特的资源,也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又一生力军。为更好地吸引在外邵商回乡投资创业,下一步,我市将按照“亲商、安商、富商”的原则,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筑巢引凤,营造创业发展沃土,让老乡回乡发展,留得住,做得好。
宝庆古城正焕发着勃勃生机。申兴刚 摄
宽敞的邵阳大道。申兴刚 摄
邵东湘商产业园建设日新月异。申兴刚 摄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