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深处的上堡 杨进汉 摄)
(上堡村民表演芦笙舞)
(上堡古朴的婚俗)
(游客在上堡体验拦门仪式)
(上堡兴起农家乐)
(帐篷节在上堡举行)
“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县,上堡有个金銮殿。”这是绥宁县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上堡侗寨广泛流传的一句民谣。
上堡村历史积淀深厚、建筑风格独特、文物资源富集、民俗文化丰富多彩。2012年,上堡侗寨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该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绥宁县把上堡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侗寨申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一切为申遗让路,一切为申遗服务,一切为申遗成功”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不断探索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致力让古意盎然的村落留得住美丽乡愁。
风貌保护,唤醒对乡愁的记忆
上堡村是湘桂黔地区建筑风格最为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上堡侗寨是侗民族建筑艺术的范例,见证了侗民族的发展与变迁,具有侗民历史研究、族旅游资源开发、人类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价值。
该县充分依托上堡特有的村落风貌和民俗文化资源,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加快文物古迹和村民住宅维修保护步伐,唤起人们对乡愁的记忆。该村先后实施了特色民居改造、环境整治“六到农家”、鼓楼广场、村级活动中心改造、电力管线入地、消防安防、环村石板路等工程项目。上堡鼓楼、寨门、风雨桥、民居改造、道路铺装、围墙整修、古井恢复、消防及拦水坝工程、村级活动中心包装改造、上堡金銮殿至祥松客栈道路铺装、水渠、堡坎修复,古驿道修复、上堡电力管线入地等工程建设已完工。2015年12月30日,湖湘地理大美网络巡展闭幕式暨寻找“最美湖乡”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上堡古村获评“湖南最具魅力古村落”。
文化传承,打造看得见的乡愁
为做好文化传承和保护,该县加大收集整理,成功编印了《上堡、大团侗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及《侗傩》。该县还加大对侗族歌曲的搜集、整理、录制和推广,目前已录制侗歌300余首,做成碟片300张。该村侗文化表演队伍能够表演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傩戏傩舞、侗家唢呐等。《哭嫁》、《南山小妹》、《祭狗》、《她的名字叫黄桑》等富有上堡地域特色的节目受到游客的欢迎。
该县借助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侗年、山歌节、首届黄桑帐篷节、黄桑原生态旅游发展峰会、中国步道论证会、“千名艺术家写黄桑、画黄桑、拍黄桑”、《爸爸去哪儿》第三季走进绥宁、绥宁苗侗村落文化走进中南大学等节庆或活动,加大上堡旅游推介,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
通过挖掘整理、传承保护上堡村民俗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人们“眼睛里的乡愁”。2013年,上堡村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进入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
产业培育,让乡愁落地生根
上堡地处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风景秀丽,还是苗侗历史上唯一一个苗侗王国政权首都所在地,旅游发展潜力大。该县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积极扶持发展绿色种植、旅游服务、特色餐饮等产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让乡愁在人们心里开始生发新的意境。
基于上堡村“山高、低温、原始、自然”的特点,该县积极扶持村民发展青钱柳、纸皮核桃、延季节蔬菜等绿色、特色农业。该村扩大青钱柳、延季节蔬菜种植160亩,从贵州引进种植纸皮核桃树4300株。尤其是青钱柳茶叶成为该村村民一项致富增收的特色农产品。新鲜青钱柳嫩芽收购价达每斤,青钱柳茶每斤达400元以上。
良好的生态、特色的文化、政策的扶持、宣传的推介,让上堡生态旅游开始兴起。该村抓住契机,高标准建设农家乐40多家。制万花茶、跳侗族舞、办长龙宴等是当地农家乐的“拿手戏”,也是吸引游客的“好节目”。两年来,来上堡村的游客量保持40%以上增长,旅游业带给村民年均收入增长850元,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该村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文化名村”,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