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否定副词“嗯”与“莫”为例
摘 要:本文对邵阳方言中的否定副词“嗯”与“莫”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嗯”与“莫”的一些用法。其根本目的是既可以为邵阳方言以及湘方言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也有利于人们了解和重视邵阳方言,从而能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关键词:邵阳方言;否定副词;“嗯”;“莫”
一、邵阳方言及其研究概况
邵阳市位于湖南西南部,东接衡阳市,南靠广西自治区,西依怀化市,北达娄底市。目前全市人口760万,为湖南省之最。邵阳市现辖8县1市3区,即邵阳市区(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和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及代管一县级市——武冈市。根据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孙叶林副教授在《邵阳方言“把”字研究》中的观点,邵阳方言中除隆回、绥宁两个县的北部和洞口县大部分地区属赣语外,其它地区都属于湘语娄邵片。本文所说的邵阳方言仅指邵阳市区的湘方言。邵阳方言中有两个最常用的否定副词是“嗯”和“莫”。它与普通话中的“不”和“没”基本对应。因此,本文所研究的便是邵阳方言中的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基本用法以及与普通话中的“不”和“没”有什么区别。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有很多学者陆续对湘方言进行研究。尤其是到八九十年代,在湖南师范大学的领导下,对湘方言的研究也呈现了井喷之势。邵阳方言作为湘方言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湖南师范大学鲍厚星教授等人对邵阳方言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来介绍邵阳方言的特点。
在湘方言分区的问题上,学者之间有一些分歧。鲍厚星教授在他与陈晖副教授合著的《湘语的分区(稿)》一文中指出,《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年和1989年分两次正式出版)将邵东、新邵以及绥宁放在长益片,现将其划入娄邵片。原因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关于湘语内部的再分片的标准是古全浊声母是否保留浊音,凡古全浊声母清化的一律归入长益片,当时认为以上各点浊音都已清化,但是据后来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邵东、新邵古全浊声母今仍保留浊音,无论是在语言特征上,还是在地理位置等人文条件上,应该划入娄邵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邵阳方言进行研究的专著和文章逐渐增多,有语音、语汇及语法各方面的研究。鲍厚星1989年在《方言》第3期上发表了《湖南邵阳方言音系》,该文主要探讨了邵阳方言音系的特点。他还在《湘方言概要》中介绍了邵阳(市区)话的声韵调。吴启主、鲍厚星等主编的《湖南方言研究丛书》(1998年版)中有储泽祥的《邵阳方言研究》。在此书中,作者采取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较全面地描述了邵阳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由伍云姬主编的湖
南方言语法系列丛书中有多篇文章谈到了邵阳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卢小群在《湘语语法研究》这本书中谈到了邵阳隆回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此外,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1级研究生孙叶林写出的硕士论文《邵阳方言双宾句研究》从语法方面对邵阳方言进行了探讨。她现为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在衡阳师院教学过程中发表了多篇关于邵阳、邵东方言语法方面的文章。在否定副词方面,各大方言以及普通话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在邵阳否定副词方面论文很少。
二、邵阳方言中“嗯”、“莫”的用法
(一)嗯
否定副词“嗯”,与“不”语法差不多,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根据“嗯”与修饰词搭配的顺序,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嗯”在修饰词前面
(1)“嗯”+动词或形容词
这种结构主要是“嗯”对它所修饰和限制的动词、形容词进行否定。 邵阳话 普通话 邵阳话 普通话
嗯要 不要 嗯港 不讲
嗯切 不去 嗯晓得 不知道
嗯好 不好 嗯大 不大
嗯高 不高 嗯好看 不漂亮
“嗯”放在动词前,是对动词的动作行为进行否定;放在形容词前,是对形容词的性质进行否定。后者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否定,另一种是部分否定。在逻辑学中,两个全异关系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包含两种: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两个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概念,若两者同属于另一个的概念,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是矛盾关系。比如,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就是矛盾关系。反之,两个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概念之间便是反对关系。比如,老人与小孩之间就是反对关系。全部否定相当于两个概念是矛盾关系,部分否定则相当于两个概念是反对关系。因此,在对形容词的性质否定时,若被否定的形容词的概念与其所相对的形容词的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则被否定后的词语便往相反的方向靠近。“脏”与“干净”是矛盾关系,其中一个被“嗯”否定后,意思便等同于相对的词。例如,“嗯脏”的意思就是“干净”。另一种是两个形容词的意思相对,属于反对关系,被否定后并不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如“老”与“少”意思相对,“嗯老”只能表示某人不显得很老,而不是指“少”的意思。
(2)“嗯”+副词+动/形
嗯大想 不太想 嗯大港话 不太说话
嗯大热 不太热 嗯蛮差 不很差
“嗯”加上这些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是对它的修饰词进行程度的部分的否定。如上所列的“嗯蛮差”,它的意思是指不好,但是也没达到很差的地步。
(3)“连/劳”+“嗯”+动/形
连嗯好 一点也不好 劳嗯好看 一点也不漂亮 “嗯”用在“连/劳”之后,与其一起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对所修饰词进行完全否定的效果。
2、“嗯”在修饰词中间
(1)用在前后叠加相同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之间,也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无所谓。例如,么子谢嗯谢的,莫提咯咋。(什么谢不谢的,不提这个。)一种是表示疑问,如你到底要嗯要啊?还有一种是前面常加“不管”或者“随便”,表示“不管??,都会??”。比如,嗯管你准嗯准,我都要切。(不管你准不准,我都要去。)
(2)构成“不??不??”的格式,有以下几种、
a.“嗯”用在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形容词前,表示适中,如嗯冷嗯热、嗯高嗯矮等等。
b.表示“既不??也不??”,如嗯吃嗯喝、嗯喊嗯叫、嗯清嗯楚等等。 c.表示“如果不??就不??”,如嗯见嗯散、嗯醉嗯归等等。
(3)“嗯”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比如:
长嗯高 长不高 打嗯得 打不得
弄嗯倒 拿不到 看嗯到 看不见
(4)“嗯”用在动宾之间,表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打嗯死的程咬金(用来形容某人打不怕)。
(二)莫
“莫”在邵阳方言中主要是指没(有),在有些搭配中有不或不要的意思,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判断其意思。
1、用在动词前。如:莫有(没有)、莫听到(没听见)。
在邵阳方言中,由于莫既可以指“没”,也可以表示“不”的意思。要说如何区分这两个的用法,恐怕很难说清。同一个词语可以表示两种甚至三种意思。比如:
你莫去啊,何嘎?
你还莫去啊,别人都等急了
你莫去啊,那里蛮危险
第一句的意思是你不去了,为什么?第二句的“莫”是没(有)的意思。最后一句的“莫”的意思是“不要”。根据不同的语境与语气来判断其意思。“莫”表示“不”的意思最典型的“莫是”,其意思和“嗯是”完全相同。
正如云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李国华教授在《邵阳方言的否定词“嗯”与“莫”》中所说的,“莫”与“不要”的主要区别是一句话所指的对象是什么。如果是一个人说自己,“莫”表示“没有”,如果是用于制止别人的行为,那就是表示“ 不要” 了。比如:
连我都莫把握打赢他,你就莫切送死了。
第一个“莫”是指自己,意思是“没有”,后一个“莫”是用于制止他人的行为,所以意思是“不要”。
2、用来形容词前。其意思主要是“没有”、“不要”。、
(1)没有
“莫”表示“没有”的意思时,“没+形容词”否定的是事物性质状态发生的变化。当“没”否定事物的一种性质状态时,隐含有事物的这一性质状态是逐渐变化形成的,有一个发展过程,是动态的。“莫”指事物的性质状态尚未发展到某一阶段。例如,天还莫亮、菜莫馊、病还莫好。天有由黑到亮的过程,菜有由新鲜到馊的过程,病有不好到好的过程。
(2)不要
与“莫”作为“不要”的意思修饰动词一样,当用于制止他人的行为时,“莫”修饰形容词也是指的是“不要”的意思。例如,莫咯嘎罗(不要这样哦)。
(3)既表示“没有”,又可表示“不”
在邵阳话中,“莫”除了表示“没有”外,也可以同时表示“不”。同其修饰动词一样,有时“莫”可以表达多种意思。如“莫好”既可以表示“没好”,也可以表达“不好”的意思。比如:
a.——你爸爸好了莫?
——还莫好。
b.——一起去吃饭,好莫?
——莫好。
a句中的“莫好”是指“没好”。b句中的“莫好”与“嗯好”同一个意思,即“不好”。类似的例子还有“莫肇(没错或者不错)”等。
3、用在句尾,作疑问语气
上面的a、b句中的前一个“莫”也是“没”的意思,只是用在了句尾,作疑问语气。它的用法同普通话中的“没”已有疑问语气一用法相同。
三、“嗯”、“莫”与普通话中“不”、“没(有)”的用法区别
如上文所述,“嗯”大致对应普通话中的“不”,而“莫”常与“没”对应,但有时还可作“不”、“不要”之解。因此,“嗯”、“莫”与“不”、“没”的区别主要在“莫”有时能兼用“不”与“没”的意思。我们先来看看普通话中的“不”与“没”的区别。
“不”和“没”是普通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否定副词。它们都可以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但意义和用法都有所不同。“不”表示对主观愿望和性质状态的否定。而“没”主要是对客观状态的否定。关于“不”与“没”的区别,国内学者曾做了许多相关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两方面的分歧。一方面是时间上的分歧。他们都承认“不”主要否定现在和将来的事情,“没”主要否定过去与现在的事情,但主要分歧是“不”能否否定过去以及“没”能否否定将来。比如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不”用于主观意愿,“没有”用于客观叙述,同时又认为“没有”只能否定过去和现在,不能否定将来。而西南大学文学院的龙倩发表的《浅谈否定副词“不”和“没”》一文中对此提出质疑。她认为在现代汉语中的事实可以推翻这个观点。如:下周不行,下周我可能还没有出院呢。她认为“没有”否定的是将来。而在“不”能否否定过去的分歧上,汉语中的事实可以证实“不”能否定过去。如:那时我还不是处长。另一方面是主客观否定存在着分歧。他们都同意“不”用于否定主观意愿或性质状态,而“没”否定的是客观事实。但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不”与“没”的本质区别。但也有些学者认为“不”可以否定客观状态,如:我不是英国人。因此,笔者同意龙倩的观点:“不”用于否定谓词性成分本身的性质,是静态的否定;而“没”用于否定谓词性成分所表示的事物或事件的状态或是存在,是动态的否定。
在普通话中,“有”只能用“没”否定,不能用“不”否定;“是”只能用“不”否定,而不能用“没”否定。而在邵阳方言中,“有”只能用“莫”否定,“是”却可以用“莫”、“嗯”否定,并且意思完全相同。如上所述,“莫”能表示“不”的意思时,便是“莫”与“没”最大的区别。“莫”否定“好”等含有主观想法或评价的形容词时,也常可以指“不好”或者“没好”。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但表示“不好”时,一般用“嗯好”说,只是有时也可以用“莫好”表示“不好”。
四、总 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正在不断地被推广到全国各地区。方言不可避免地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有着被同化的风险。从文化角度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普通话反映全民社会的主流文化,而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方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重视和保护方言的发展,这对多元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
表面上看,方言与普通话是对立的。但实际上,方言和普通话是同源异流的关系。普通话来源于方言,植根于方言,它和方言既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又是相互丰富相互补充的关系。两者并不对立。在方言区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书面交流,有利于沟通。汉语方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因而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方言研究正显示出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对方言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人们对方言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了解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区别,从而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孙叶林:《邵阳方言“把”字研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8月。
2、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方言,2005年第3期。
3、杨小军:《邵阳方言的惯用语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李国华:《邵阳方言否定副词“嗯”与“莫”》,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8月。
5、王笑舒、高杨:《“不”和“没”的本质区别》,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5期。
6、黄世平:《否定副词“不”、“没有”用法分析》,教改探索。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
8、龙倩:《浅谈否定副词“不”和“没”》,安徽文学,2010年第5期。
9、赵则玲:《论方言和普通话教学》,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作者: 郭 帅指导老师:刘邦奎
本文编辑:surperadmin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