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加载中...

武冈解放老照片

添加时间:2017-08-21 14:46:08 来源:作者:佚名  浏览: 收藏本文

  在南宁市友爱路干休所裡,住著几位曾亲历解放战争的解放军老战士,现年83岁的张久吉身体依然硬朗,多年的军旅生涯在他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谈起当年解放南宁时的见闻,张老豪气勃发,眼神中流露出军人的豪迈和锐利。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止不住了,仿佛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又重现他的眼前。

  罕见武冈解放战争题材照片。查资料武冈的解放日是1949年10月10日,那么这两人应该是解放后二十天照的,估计是就地留地方工作了(因为其中一人已经不佩戴任何军人的徽章了)。

  武冈之战打开入桂大门

  张久吉所属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第39军152师455团。1949年10月,解放大军挥师南下广西。要打开通往广西的大门,必须首先拿下湖南武冈,当时那裡驻扎著国民党的一个军部,扼守著进入广西的通道,兵力十分强大。白崇喜为将解放军拒于广西境外,急调祁阳的国民党军第30师增援武冈,欲死守此咽喉要道。

  1949年12月,解放军进驻南宁。

  打武冈时,解放军多路部队四面合围,张久吉所在的部队受命从城北攻城。当时张久吉是1营3连的一个排长,他的任务是“跟在尖刀连一连的身后,待打开缺口后守住突破口,巩固阵地”。

  攻城前,张久吉和其他几位先头部队指战员,来到城外山头上观察地形,发现武冈所处的位置是个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县城就在盆地的中央,被又高又厚的青石城牆围得严严实实。“当时觉得那个城牆挺高,但因为是从高处向下看,感觉还是可以应付的。尖刀连制作了登城用的梯子,把几把梯子扎在一起,可以伸缩折叠,觉得凭著这个长度足以攀上城牆了。”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一个小小的视觉误差,让尖刀连付出了重大代价。

  10月10日上午,攻城战斗打响,张久吉率领一个加强排,紧跟著1连向武冈城发起冲击。国民党守军凭借城牆上坚固的工事,用密集的火力压制解放军的进攻。张久吉回忆说:“1连顶著弹雨冲到城下,才发现城牆比预想的要高,足有5米多,梯子长度根本不够。战士们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进退不得,损失非常惨重。等到1连终于突破进城时,全连隻剩下七八个人。”

  负责巩固突破口的张久吉随后带队冲入城内,在打开的缺口处警戒,掩护后续部队进城。“我们在突破口守了半天,一看附近没什麽敌人,都被打跑了。又看见城裡别的部队都在抓俘虏,我心裡也痒痒的,一咬牙也带人冲进去了”。

  冲进去后,张久吉发现城裡一片混乱,战斗依然很激烈,枪炮声四处响起。这次战斗,解放军多个兵团联合作战,各部队的军装制式也不统一,“穿什麽的都有,第二野战军的衣服是土黄色的,跟国民党的军装差不多”。张久吉带著战士四处搜寻敌军残部,突然发现一幢二层小楼,裡边有“敌军”的身影晃动。一直憋著劲的张久吉一下来了精神,带著战士就往楼上扫射。“这一下把裡边的人给打毛了,楼裡的人怒气冲冲地大吼:‘你们哪个部分的,怎麽打起自己人来了!’我仔细一看,原来人家是二野的部队,闹了一个大笑话。”

  进驻南宁初识岭南风物

  经过武冈之战,通往广西的大门被顺利打开。张久吉所在的部队稍作整备,就向广西境内进军,一路长驱直入,没有遇到国民党军像样的抵抗。在广西境内,解放军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战斗,而是行军,恶劣的天气和道路条件比敌军更难对付。

  张久吉回忆道,“进入广西后天气变得很糟糕,几乎天天下雨,路上又是水又是泥,部队一天走不了20裡路”。这样一拖延,部队的进度就落在了后面。张久吉说:“我们进了桂林,先头部队已经过去了﹔到了柳州,柳州也已经解放了。在柳州略作休整后,上头命令部队跑步向南宁前进,争取抢先拿下南宁。”

  解放军进入南宁后协助维护市区交通秩序。

  张久吉说,从柳州开往南宁的途中,他们一路上看到很多国民党兵的尸体倒伏在路边的田地裡,每隔不远就有一具,路上一直弥漫著强烈的腐臭气息。这些国民党兵有些是在溃退的时候自相残杀而死的,有些是被当地的群众打死的,凄惨的景象透露出国民党大势已去。

  虽然是大踏步前进,张久吉所在的部队还是没能第一个进入南宁。12月3日,解放军39军116师攻克南宁门户昆仑关,向南宁挺进。前卫的347团连续击溃国民党军在九塘、七塘、六塘一带的抵抗,歼敌一个团。12月4日,解放军未遇大规模抵抗,116师347团主力于当晚10时开进南宁。

  最先进入南宁的部队并未在城内停留,而是紧紧追赶著国民党军残部向西进军。张久吉所在的152师接到命令驻守南宁,展开保卫和剿匪工作。为了给南宁人民树立良好的军队形象,部队在南宁城外稍事休整,战士们整肃军容,列成四路纵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从北门开进城内。

  张久吉对南宁的第一印象很好:“部队进城时群众夹道欢迎,敲锣打鼓,兴高採烈。比起其它地方来,南宁老百姓对解放军比较热情,家家户户的大门都开著,看起来也不害怕。不像有些城市,解放军一进来家家大门紧闭,以为解放军也像国民党军队一样欺负老百姓呢。”

  部队走到当时的红星大戏院集结,也就是现在的红星电影院一带。战士们放下背包,原地休息。红星大戏院当时是南宁市的中心,但张久吉在这裡没看到一点繁华景象,“当时的南宁很小,也就是七八条街的样子,休息的时候我去街上逛,不一会儿就把全城走完了。城市看起来很萧条,街上的人穿得很破旧,裤子都是手工纺的布做的,光著脚,稍微好点的穿双草鞋”。

  张久吉所在的部队,战士多是北方人,对南方的风物不熟悉,看见大街上都是女人挑担子,男人背著小孩,两手空空地跟在女人后面,很多人觉得奇怪。张久吉说:“有件事我记得很清楚,进了南宁以后看见有卖香蕉的,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见香蕉,就好奇地买来尝尝新鲜。当时不懂啊,就连皮一起塞进嘴裡咬。旁边有见多识广的同志笑得够呛,告诉我香蕉得剥了皮吃。”

  解放军五个班勇斗三千土匪

  部队在南宁驻扎下来以后,张久吉被派往镇宁炮台驻守。镇宁炮台在如今的人民公园中,现在是市中心,但当时还是一片荒凉的郊野。国民党军队南逃后,一些没来得及逃跑的士兵啸聚成匪,躲到郊外,经常进城骚扰。

  刚刚获得解放的南宁百废待兴,频频出现的匪患严重干扰了生产。这些土匪不时袭击群众,杀人放火,抢劫财物,甚至还向解放军发起挑舋。张久吉在镇宁炮台的驻点就多次被土匪攻击,不过这些小股土匪在正规军面前成不了什麽气候,都被一一击退。

  为了打击土匪的嚣张气焰,还群众一个安宁的环境,驻南宁的解放军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前往隆安、扶绥等匪患严重的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剿匪行动。张久吉也参加了这次剿匪战役。

  张久吉回忆说,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剿匪战斗是在隆安。那次,张久吉率一个加强排到一个匪患严重的小村,据情报显示:这股土匪人多势众,装备精良。部队不敢怠慢,配备了5个班的兵力,携带了六零炮、重机枪等重火力武器。部队到村的小学校裡宿营,“还没等住下,刚淮备吃饭,外边枪就响了”。张久吉出去一看,外边山上黑压压一片都是人,估摸著土匪有3000多人,把村子给包围了。解放军在学校院子裡挖了一个简单的工事,与土匪交起火来。跟身经百战的解放军比起来,这群乌合之众显然不是对手,“一轮战斗下来,打死了很多土匪,把他们吓得不敢上来”。不过土匪并未退却,他们仗著人多,而且佔据地利,依然包围著小村,却不敢再与解放军交火。

  “等到天黑了,我对副指导员刘东民说,土匪有这麽多人,一直这麽围著恐怕不行,得想办法回营部送信,派兵力过来支援。”于是刘东民带了一个班的战士,趁著夜色突围出去,土匪熟悉地形,追著他们打了一路,刘东民在战斗中牺牲。送信的战士回到营部时天都亮了。营部得到消息后,派了一个排的兵力来接应,部队裡应外合前后夹击,消灭了这股土匪的大部分。

  经过长达半年的剿匪行动,南宁周边的土匪基本肃清,为解放后的南宁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如今,已离休的张久吉在颐养天年。对于南宁,他有著深厚的感情。闲暇时他会到街上去转一转,想起当年残破的小城,如今已变成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张久吉总是感慨万千。(记者 孙鹏远 通讯员 丁龙兵)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最新更新

最新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来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4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22号